摘要小米的YU7发布引发西方汽车制造商担忧,其技术先进且价格亲民。尽管目前主要聚焦中国市场,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创新,加上消费者对软件和人工智能偏好的转变,对传统豪华品牌构成重大威胁。
上周,小米公司发布了其豪华电动运动型多用途车YU7,引发了两股强烈情绪:对技术实力的惊叹,以及对西方汽车制造商未来前景的深深担忧。
YU7堪称完美组合——一款时尚科技感十足的SUV,续航里程最高可达835公里,且价格亲民。入门版售价仅为人民币253,500元(约合35,400美元)。
小米在设计原创性上并未获得太多好评——YU7的外观融合了法拉利Purosangue和迈凯伦的元素,而其首款车型、运动型轿车SU7则与保时捷Taycan极为相似。即便如此,对于一家仅进入汽车行业四年的智能手机公司而言,这些成就仍令人惊叹。我一点也不惊讶YU7在短短一小时内就收到了近30万份订单。
虽然YU7目前仅在中国与特斯拉Model Y直接竞争,且尚未在美欧市场上市,但西方高端和豪华汽车制造商应警惕中国正以惊人速度推出的日益成熟的电动汽车。当那些标志性的咆哮内燃机消失后,它们将如何竞争?投资者似乎对法拉利保持其品牌价值充满信心。确实,幸运的是,中国仅占法拉利全球销量的不到10%,因为V12 Purosangue的起售价约为$430,000,定制后价格更高。
保时捷和其他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似乎没有那么有韧性。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上周在电动超跑概念车上模拟V8发动机声浪的举措显然不够。
电气化、自动驾驶和数字互联正将汽车转变为轮子上的智能手机。因此,小米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消费电子公司正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并提供无缝数字生态系统,这使得苹果公司未能开发汽车显得更加失策。
豪华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危险是其产品被商品化。西方跑车品牌的主要卖点——快速加速——如今在电动汽车中已司空见惯:小米的汽车在纽博格林赛道(行业标杆)上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圈速。与此同时,中国更快的创新和产品开发周期威胁着那些无法快速迭代的制造商,使其显得过时。消费者认知也在发生变化。至少在中国,豪华越来越意味着提供先进软件、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然而,消费者并不一定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高价。
“苹果手表能做得更好:它能做一千件事;它更精准;它能测量心率。但没有人会为一块苹果手表支付20万美元,”布加迪-里马克首席执行官奥泽尔·马特·里马克去年表示,解释了为何售价超过200万美元的电动超跑Nevera销量不佳,以及为何布加迪新款售价450万美元的超跑Tourbillon采用模拟仪表盘和混合动力系统以保持独特性。
尽管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激增,但市场顶端细分领域仍相对较小,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可在更低价位获得优质科技配置和内饰舒适性。(吉利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莲花科技公司被迫转向混合动力而非继续深耕小众市场,而蔚来汽车则通过子品牌Firey和Onvo向中低端市场下沉。)
我对宝马集团的部分电动车型印象深刻,预计其即将推出的Neue Klasse技术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其他西方制造商的产品往往未能达到其定价水平应有的水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据称正面临销售其标志性G级SUV电动版G580的困难,该车型售价达$160,000,部分原因在于其3,085公斤(6,800磅)的车重导致续航里程和拖拽能力受限;这进一步加剧了这家德国制造商日益扩大的电动汽车业务挑战。保时捷Taycan等豪华电动汽车的惊人贬值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难怪兰博基尼计划将首款电动汽车的推出时间推迟至本十年末,而法拉利NV据称将第二款电动汽车的推出时间推迟至2028年(首款车型将于明年上市,但上市时间已多次推迟)。
但拖延也存在风险:想象一下,小米、爱驰、马自达、比亚迪的仰望及其同类产品在五年内能达到何种水平?保时捷 CEO 奥利弗·布卢姆表示,他不认为小米是竞争对手,并声称对小米在赛道上的成就“非常放松”。“热爱保时捷运动性能和驾驶动态的客户会继续选择该品牌,”他在3月对分析师表示。
然而,这家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汽车制造商似乎已接受其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结束。而非通过降价,该公司正关闭约三分之一的中国经销商,因相对昂贵的电动车型Taycan和Macan销量不佳。布卢姆并未排除完全退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可能性。目前,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几乎完全关闭,原因包括进口关税和网络安全规定。尽管欧洲的关税较低,但中国豪华品牌在此地的市场渗透仍有限。
消费者对老牌品牌的忠诚度、电动化进程较慢以及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困难,为西方汽车制造商在本土市场提供了一定保护。但在中国车企正积极布局的新兴市场,情况则大不相同。
最终,豪华车企要在电动化和软件驱动的时代可持续地维护高端定价,唯一途径是证明自己能超越中国车企的最高水平。从我上周所见,这将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
彭博社2025年7月1日Thomas Black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