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中,电池托盘堪称承载电池包的 “骨骼”,其结构安全与轻量化设计直接关系到整车安全性能与续航能力,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
从结构安全角度看,电池托盘需同时满足多重防护需求。作为电池包的直接承载载体,托盘底部采用 “蜂窝状加强筋 + 抗冲击横梁” 复合结构,可在车辆底部碰撞时分散冲击力,避免电池电芯受损;侧面则设计有 3mm - 5mm 厚的高强度钢护板,配合密封胶条形成 IP67 级防水防尘屏障,防止雨水、泥沙侵入电池舱。此外,托盘与车身连接部位采用 “螺栓 + 焊接” 双重固定方式,确保在急转弯、紧急制动等工况下,电池包不会发生位移。
轻量化设计方面,行业正逐步从传统钢材向铝合金材料转型。6 系铝合金凭借 1.2g/cm³ 的低密度(仅为钢材的 1/3)和优异的成型性,成为主流选择,相比钢制托盘可实现 30% - 40% 的减重。部分高端车型更引入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 “碳纤维层合板 + 铝合金骨架” 混合结构,在进一步减重 15% 的同时,将抗扭刚度提升至钢制托盘的 2 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轻量化设计需严格遵循 “安全优先” 原则,所有新材料托盘均需通过 - 40℃低温冲击、1 米跌落等 16 项严苛测试,确保性能达标。
当前,电池托盘正朝着 “一体化集成” 方向发展,通过将水冷管路、线束支架与托盘本体一体化成型,在简化装配流程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度与轻量化水平,为电动汽车安全与续航的双重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