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刷到工信部突发的消息,突然觉得像来的,要变天一样。连续三条政策,折射出新能源和燃油车市场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条:2026年一月一日起,新能源车不能再享受免购置税了。估算一下,这意味着续航里程再长、价格再优惠的电动车,也得跟传统车一样交税。曾经觉得免税就是贴钱买车,现在要考虑这个成本差。好在,涨幅上限也只是1.5万左右——这个政策其实还不能说把钱都捆死了,但已经把那块优惠大蛋糕缩小了。这对谁影响大呢?当然是期待性价比的中高端用户了。
第二个政策:到2026年七月一日起,电池起火爆炸这类安全问题要严格把关。听起来很硬核,对制造商压力还挺大。底盘碰撞也要加强测试,确保电池安全不掉链子。其实我在想,这是不是说明新能源车整个产业链,已经从还可以走向必须更安全?毕竟,用户买车不就是图个平安无事吗?这会不会让一些瑕疵品被筛掉?以我观察,动力和续航是硬指标,但安全性逐渐变成刚需,这点没人能忽视。
这里我还要跳出话题一下:你们有遇到过电动车爆炸的新闻吗?我自己倒是听过几起,但每次都觉得那是极少数。很多买新能源的朋友,反倒更关注电池的安全和车辆耐久。毕竟,充电桩出点问题、路上突然冒烟,谁都不想遇到。
第三个:2027年一月一日起,部分能耗高的燃油车,可能被加税。这效果就像给能源吃得过猛的车加了点油费税。这设计我猜想,一方面是让燃油车逐渐退出舞台,一方面也逼传统车企,不能只靠油拼价。事实上,我观察到,不少消费者的观念在变——路边买车,行驶稳定性、燃油成本其实比一台还骑在马背上看风景的新能源车更扎心。设想一下,未来某些老车如果油耗高,可能很快就吃不消。巨大的潜在市场还在等着开发。
跑题一下:我朋友开奥迪Q7,去年油耗都跑到11L/100km了,他就嘀咕:养车成本,真的变得不友善。我也觉得,新能源的价格战也在挤压传统燃油车的空间。而且,燃油版和混动比起来,差别怎么那么大?除了动力,油耗、维护成本都不同。
说到这里,我想起途昂Pro。这个全境大七座智能SUV,确实是家庭车的一个アップ(升华),尤其在现在这种趋势下,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它的全境实力,建立在全境动力、全境智驾、全境设计和空间的结合上。
我随手翻了下笔记:用一个全境系列的标签,实际上就是在营造一种无死角的感受——从动力到安全,从外观到智能,从空间到舒适,每个方面都想照应家庭多元需求。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200kW,扭矩达400N·m,百公里只用7.6秒。这个在同价位、同级别车型里,算是不错的表现。配个四驱系统,动力响应灵敏,操控性强,感觉像杯浓咖啡一样直来直去。
有个细节我得提一嘴:配置里那块1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个别对比相似价位车型,清晰程度还略逊一筹。而且,空间布局虽宽敞,但我朋友提过,第二排在长时间乘坐后会觉得腿部空间还不足一指。性价比挺高,但细节还得打磨。
智能驾驶这一块,IQ.Pilot辅助系统,比我预期的还丰富。有自动变道、上下匝道,还有遥控泊车。如果用生活中的比喻,比如爸妈带孙子出行,把这些自动功能比作多嘴多舌的老人帮忙看路,虽然麻烦,但心里会踏实些。我还看到车内用到六屏联动,个个都能调节不同内容,科技感爆棚。
说实话,国内的豪华SUV,很多都是堆料,但像途昂Pro这样,注重安全和空间宽敞的设计,倒是少见。再一看车身设计:凌云之翼前脸、行云流水车侧线条,确实挺顺气的。内部用料和氛围灯的颜色,也体现出点小心思,不是光拼配置,更多是感受的营造。
不知道你们觉得,未来家庭SUV在安全、智能和空间,哪个才是真正的刚需?我这个门外汉觉得,短期内,价格、政策可能还是左右着大盘,而长远看,安全和智慧,才是打动人心的核心。
最后再抛个问题:你会为了那点微薄的优惠,选择变冲动还是稳重?毕竟,车这个东西,买开心才是真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