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喙鹦鹉:从外观到生态习性全面解读

学名:Pionus sordidus
身长:因不同亚种而异,通常在26至30公分(10至12吋)之间
栖息地:红喙鹦鹉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
亚种:目前已知有6种亚种,具体如下:

  1. Red-billed Parrot(学名:Pionus s.sordidus)
  2. Paler Red-billed Parrot(学名:Pionus s.antelius)
  3. Columbian Sordid Parrot(学名:Pionus s.saturatus)
  4. Perijá Red-billed Parrot(学名:Pionus s.ponsi)
  5. Coral-billed Parrot(学名:Pionus s.corallinus)
  6. Ecuadorian Sordid Parrot(学名:Pionus s.mindoensis)

外观特征:红喙鹦鹉的鸟体呈现绿色,头部则染上橄榄绿色。头顶与头部后方的羽毛镶着宽阔的深蓝色滚边,而脸颊则巧妙地融合了橄榄色与蓝色。蓝色渐变延伸至喉咙,再一路延伸至胸部上方,胸部与下腹部则被暗橄榄色覆盖,每片羽毛都带有黯淡的蓝粉红色滚边。背部羽毛为暗橄榄黄色,夹杂着橄榄棕色的斑纹。尾巴中央为绿色,内侧覆羽则点缀着红色。鸟喙呈红色,底部略带浅红,而虹膜则呈现棕色。

红喙鹦鹉(Red-billed Parrot)在Pionus属中并不多见,其稀有程度在鸟类饲养界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时间已至1970年之后,其数量仍然寥寥无几,欧美地区饲养这种美丽鹦鹉的机会依然难得。

尽管红喙鹦鹉在欧美的人工饲养环境中数量稀少,但相较于白头鹦鹉和紫红冠鹦鹉,它们在宠物市场上更为常见。这些鹦鹉曾是南美地区普遍的鸟种,然而,由于栖息地的不断破坏和人类的捕捉,它们的数量持续下降,许多地区的种群已经消失,仅南美洲西部的数量保持稳定。与上述两种稀有的鹦鹉相似,红喙鹦鹉主要栖息在高纬度地区。因此,当许多野生鸟被捕捉并从高山林区运往低地时,它们面临着紧迫、饥饿、脱水、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受伤的风险。这些鹦鹉的个性胆小且容易受到惊吓,其呼吸道也相当脆弱,容易因紧迫等原因感染曲霉属真菌疾病。因此,野生红喙鹦鹉往往在长途运输中就因感染真菌性疾病而死亡,这也是人工饲养的红喙鹦鹉普及率低、市场上罕见的原因。

红喙鹦鹉与鳞头鹦鹉颇为相似,但前者仿佛是后者涂抹了红色口红的变种。红喙鹦鹉的胸前羽毛偏向蓝色,而鳞头鹦鹉则为深蓝紫色。此外,红喙鹦鹉的体型也略小于鳞头鹦鹉。在厄瓜多的亚种中,珊瑚喙鹦鹉似乎特别能适应当地支离破碎的林地环境,甚至习惯于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的出没。尽管在农耕区、玉米田和果园中,它们被视为不受欢迎的访客,但在厄瓜多的名度城镇中,珊瑚喙鹦鹉却备受喜爱,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宠物。这些被饲养的珊瑚喙鹦鹉并不总是被囚禁在笼中,相反,它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在居民间自由穿梭,接受喂食,甚至允许陌生人近距离接近,展现出极为友善的一面。

红喙鹦鹉拥有多个亚种,其中最为常见且数量较多的是红喙鹦鹉。而其他亚种,如浅红喙鹦鹉,其身体颜色较浅,胸前缺乏蓝粉色滚边,下腹部呈橄榄黄色,且所有羽毛都带有浅黄色滚边,体型相对较小,仅有26公分。再看哥伦比亚暗色鹦鹉,其外形与红喙鹦鹉相似,但身体颜色更深,背后无橄榄棕色羽毛,胸部和下腹部则呈现不一致的绿色,同样缺少蓝粉色滚边。此外,还有波利加红喙鹦鹉,其身体呈深绿色,背后无橄榄棕色斑纹,胸部和下腹部几乎全为绿色,没有蓝粉色滚边,且尾巴上方及翅膀覆羽的黄绿色较少,腹部两侧则带有橄榄黄色。

珊瑚喙鹦鹉(Coral-billed Parrot)与鳞头鹦鹉(Scaly-headed Parrot)在外观上颇为相似。然而,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珊瑚喙鹦鹉,其身体的羽毛并不带有浅色滚边。这种鹦鹉的头顶边缘生长着蓝色羽毛,背后的羽毛则呈现灰色,尖端还点缀着暗蓝色。胸前则有一条带状的蓝紫色羽毛,使得它们的体型略大于红喙鹦鹉,达到30公分。

厄瓜多暗色鹦鹉(Ecuadorian Sordid Parrot)在外观上与珊瑚喙鹦鹉颇为相似,但鸟体更偏向黄绿色。其头部的蓝色滚边较窄,背后没有灰蓝色的羽毛,翅膀上方的覆羽也缺乏深色滚边。

栖息环境与习性:
红喙鹦鹉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森林以及树木茂密的林地中。它们在繁殖季节通常会以成对的形式活动,有时也会聚集多达50只左右的小群体。当它们在往返栖息树木附近时,往往会聚集更多的数量。飞行时,红喙鹦鹉的速度相当快,声音也较为吵杂。

食物与繁殖:
红喙鹦鹉主要以水果、浆果、种子、坚果、植物嫩芽以及树上的花朵为食。关于它们的繁殖习性,目前尚无详细资料。
由于红喙鹦鹉生长在高纬度地区,它们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不适合饲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容易感染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疾病,从而可能导致死亡。此外,在繁殖期,红喙鹦鹉需要补充大量的维他命A,并且需要保持鸟舍的清洁。值得注意的是,与白头鹦鹉和紫红冠鹦鹉相似,红喙鹦鹉的人工繁殖难度也非常高,成功的繁殖案例非常罕见。在委内瑞拉,它们的繁殖季节从4月持续到6月,而在波利维亚,繁殖期则在10月开始。它们通常会选择枯死的树洞作为巢穴,每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过程大约需要26天,而幼鸟的羽毛长成则需要大约60天。在90天后,幼鸟可以开始学习独立生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