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为何屡遭友商诟病,不是电机受限,就是轮毂受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用在当下汽车圈的问界M8身上,颇为应景。

这问界M8,最近属实是炙手可热。热到什么程度?友商们纷纷祭出“绊马索”,想给它“去去火”。一会儿“电机梗阻”,一会儿“轮毂掣肘”,花样层出不穷,着实令人哂笑。

问界M8为何屡遭友商诟病,不是电机受限,就是轮毂受制?-有驾

这事儿,细究起来,颇有些耐人寻味。

咱们先抽丝剥茧,还原一下事件始末。问界M8的销量,那是实打实的扶摇直上。预订量直逼15万,照这个态势,年销40万辆并非镜花水月。试想一下,当其他车企还在锱铢必较于发动机、底盘等陈词滥调,鸿蒙智行却直接祭出智驾、激光雷达、4D毫米波,甚至连智慧投影大灯、信号强度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式的竞争啊!

但症结也随之而来。鸿蒙智行这些“独门绝技”,固然技高一筹,但其“敝帚自珍”的态度却引人侧目。想用?可以,选配便是。选配之后呢?鸿蒙智行云淡风轻地说:“我来兜售!” 个中缘由?盖因用户数据尽归华为所有。

问界M8为何屡遭友商诟病,不是电机受限,就是轮毂受制?-有驾

这套路,直白点说,就是“我负责攫取利润,你负责摇旗呐喊”。车企沦为代工厂,用户、研发、售前售后均由鸿蒙智行掌控,唯独生产环节归你。试问,哪个车企能甘之如饴?

更甚者,鸿蒙智行不仅要独占鳌头,还要把话语权紧紧攥在手心。这让其他车企如何施展拳脚?销量喜人,那是鸿蒙的功勋;销量惨淡,呵,那就自求多福吧。

结果呢,便上演了“轮毂风波”。传闻,某笛(亦是某笛主力供应商)的轮毂供应商,迫于友商的胁迫,延宕交货。这直接导致问界M8在五月上旬的产能一蹶不振。迫于无奈,赛力斯只得紧急启用重庆本地的备选供应商。

此事,细究之下,令人脊背发凉!

问界M8为何屡遭友商诟病,不是电机受限,就是轮毂受制?-有驾

试想,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商界凌霸”吗?眼红他人高歌猛进,便暗施伎俩,使绊子。这种行径,往小了说,是不正当竞争;往大了说,是掣肘中国汽车产业的康庄大道。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年前,某外资科技巨头对中国企业的“芯片封锁”。彼时,多少企业因此水深火热,甚至黯然退场。如今,这般“卡脖子”的闹剧,竟在国内重演。

再来说说鸿蒙智行,其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然而,其“鲸吞蚕食”的做法,是否妥当?共享,合作,方能比翼齐飞。倘若鸿蒙智行能将自身技术惠及更多车企,携手将中国汽车产业发扬光大,岂不美哉?

问界M8为何屡遭友商诟病,不是电机受限,就是轮毂受制?-有驾

当然,开放也意味着分享用户数据,这或许是华为不愿看到的局面。然而,数据安全固然重要,行业发展亦不可偏废。如何在两者之间寻得平衡之道,这才是鸿蒙智行亟待深思熟虑的问题。

归根结底,问界M8遭受的攻讦,不仅是商战的缩影,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折射。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掣肘”,更要洞悉其背后的利益龃龉和发展方向。

我们期许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合作、共荣的汽车产业,而非一个充斥着内耗和倾轧的“角斗场”。我们需要更多的革新,更多的协作,更多的开诚布公,方能真正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雄起。

这不仅关乎车企的盈亏,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竟,谁不渴望拥有一辆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座驾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