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的Ultra版本辅助驾驶算力高达2200TOPS,这比小米YU7的800TOPS高出两倍还多,几乎在打所有对手的脸!
它将于7月3日正式上市,起步价仅为23.58万元,定位中型纯电SUV。
Max和Ultra两个版本可选,价格差取决于配置。
车身长度达到4892毫米,宽度1925毫米,高度1655毫米,轴距2890毫米。
空间设计是五座布局,后排坐着像个小客厅,腿脚伸展得开。
提供六种车身颜色,包括暗夜黑、星际绿、星昼灰、新月银、云贝米和星云白。
前脸是标志性的分体式大灯,尾巴用掀背设计,尾灯熏黑处理,字母LOGO是黑涂装。
内饰有秘境蓝、深空灰、气宇灰三种风格,方向盘用两幅式椭圆形,手感圆润。
中控屏幕15.6英寸,超大得像块平板电脑。
换挡机构是怀挡式,开起来省事儿。
辅助驾驶采用纯视觉方案,不用激光雷达。
Ultra版配了三个图灵AI芯片,总算力2200TOPS,远超一般车型。
Max版装了两颗英伟达Orin X芯片,性能也算同级顶流。
动力方面,全系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218千瓦,等于296马力。
CLTC纯电续航里程702公里,跑一趟长途也不慌。
百公里耗电量13.2kWh,电池类型是磷酸铁锂电池。
预售第一天,46分钟订单就破万,抢购速度堪比秒杀。
主要竞争对手是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
小米YU7还没上市,价格未知。
特斯拉Model Y起价26.35万元,智能驾驶功能略显单调。
车身内部空间利用率达到88%,比多数中型SUV都宽敞。
座椅配置支持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
后置驱动方式,加速响应快又稳。
价格区间覆盖20-30万档,主打家庭和年轻用户。
多种颜色和内饰选择,适应不同审美偏好。
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城市和高速场景,数据来自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
Ultra版的芯片算力让日常驾驶更聪明。
预售价23.58万元已定,预计月底交付首批车。
这款车瞄准科技爱好者和家庭用户。
技术参数以官方公布为准,强调实际测试。
车身轴距2890毫米,比对手多出几公分,后排乘客更舒服。
方向盘设计简洁,操作直观没压力。
内饰材质注重质感,触感柔软不廉价。
智能座舱功能融入本地AI模型,决策不依赖网络。
动力系统搭配800V高压平台,充电效率高。
电池容量80.8kWh,保障702公里续航不是虚标。
五座布局优化了后备箱空间,819升容量轻松装大件行李。
外观熏黑处理尾灯,提升了运动感。
分体式大灯保留小鹏家族风格,夜里辨识度高。
预售热销说明市场期待值拉满。
特斯拉Model Y在本地化智能上落后,小鹏借势补位。
小米YU7作为新玩家,可靠性还有待检验。
车身尺寸比Model Y略大,空间利用更高效。
价格卡在23万档,比Model Y便宜小两万。
辅助驾驶算力对比鲜明,Ultra版2200TOPS创行业新高。
内饰配色低调实用,蓝色调最受欢迎。
怀挡设计减少中控区域占用。
纯视觉方案省掉了雷达成本,价格更亲民。
用户反馈重点聚焦续航和智能体验。
同级别中,Model Y靠品牌撑场,小鹏拼真性能。
预售价公布后引发热议,性价比被看好。
订单数据证明消费者对702公里续航很买账。
芯片选择区分了两个版本定位差异。
驾驶舱空间合理,头部腿脚无压迫感。
车尾掀背设计美观实用。
颜色选项多样,绿色星途成小众宠儿。
中控大屏支持全触摸操作,响应快准狠。
电池系统安全性能强化,适合北方严寒天气。
动力输出平顺,零百加速实测稳当。
磷酸铁锂电池耐用度高,降低维护成本。
预售火爆预示市场接受度高。
竞争格局偏向技术创新,小鹏先手布局。
用户画像包括喜欢尝鲜的年轻人。
乘坐舒适性得到早期试驾者肯定。
智能系统运行流畅不卡顿。
细节设计如座椅按摩功能提升体验。
车型版本差异主要在芯片和配置上。
数据指标严格参考官方测试标准。
7月3日上市日期已锁定。
价格策略直击特斯拉和小米软肋。
尺寸优势在内部试乘中显眼。
预售阶段积累用户数据量大。
驾驶辅助功能支持日常使用场景。
内饰配色选择丰富无短板。
整车设计语言现代简洁。
市场定位精准锁定需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