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抢镜”,汽车业价值重估大幕拉开

零部件“抢镜”,汽车业价值重估大幕拉开-有驾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盛大开幕。这场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风向标,更集中展示了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创新与突破。作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零部件行业已从“量变”迈向“质变”,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重塑中,逐步占据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位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在产业层面,2025上海车展进一步凸显了汽车供应链多领域的跨界协同合作,展现了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格局;在趋势层面,本届车展展示了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大潮下的蓬勃活力,彰显了其对促进市场消费的强大动能,以及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的引领作用。

三大趋势见证产业升级轨迹

2025上海车展上零部件技术与产品的展示如同一幅“热力图”,呈现出汽车产业从硬件主导向“软硬一体”的全面跃迁。与往届车展聚焦动力技术争霸不同,本届车展整车馆已全面进入智能电动汽车主导时代。随着汽车硬件技术日趋成熟,“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愈发澎湃。自2021年上海车展首设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馆以来,该展区持续扩容,从最初的2个展馆扩展至今年的4个展馆,企业大秀肌肉、比拼实力的程度可见一斑。不少零部件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从早开到晚。

从2025上海车展的参展情况看,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成为核心主题。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新趋势的拥抱。例如,法士特全球首发蓝驰800V解决方案,并携多款高端智能绿色新品亮相。法士特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马旭耀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避免低水平的“内卷”。

“软件定义汽车”的深化标志着产业逻辑的根本转变。在智能化、网联化变革趋势下,汽车逐步由机械代步工具向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转变。功能需求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在零部件层面,软件逐步获得全栈化、完整化的控制权限,成为定义汽车产品力的关键因素。中科创达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今已是软硬结合的服务模式,纯粹卖硬件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正被注入更多“感知、分析、判断”的智能特性。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赋能汽车”,智能汽车软件复杂度大幅提升,车企需要围绕各类应用场景实现AI功能的快速落地。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指出:“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人、车、路、云的协同模式。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智慧生活的移动空间,更是全球产业竞逐科技制高点的核心‘战场’。”

跨域融合的常态化成为另一显著特征,既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更涉及产业融合、生态融合。智能汽车跨域融合,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成为常态。例如,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11位车企高管一齐亮相,展示了华为技术赋能的落地成果;地平线举行年度产品发布会,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惊喜亮相,宣布与地平线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

外资零部件企业本土化突围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发展浪潮,外资零部件企业正加速从“单向技术输出”转向“深度生态融合”。技术落地的本土化成为关键策略。博世集中展示了面向未来汽车架构的软件与技术创新。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表示:“智能辅助驾驶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出行,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发展变革尤为迅速、全球领先。博世致力于通过软件与技术创新,赋能智能出行的发展变革。”2024年,博世智能出行集团在华销售额增长4%,达到1166亿元。去年,博世在中国获得的未来5年新业务订单中,有65%与汽车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

大陆集团则在入华30年之际,选择新的开始。其汽车子集团计划于今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命名为AUMOVIO。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汽车子集团首席执行官冯贺飞表示,中国是未来出行的重要市场,大陆集团深耕中国市场30载,成立子集团将更好地为中国车企提供全球及本地化支持。中国战略将聚焦综合成本竞争力、快速敏捷的响应体系、本地创新及研发能力。

博泽作为全球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博泽将聚焦“成本、速度、灵活”的战略方向,持续加强本土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研发和服务响应速度。通过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博泽正加速推出更贴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迅速且高效地响应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博泽将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深化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提升对本地市场客户的支持能力,并赋能全球供应链体系升级。

安波福正以彻底的国产化为目标,全面完善本土供应链配套能力,扩展贯穿产业链的共生共赢生态。车展期间,安波福重点展示了高度国产化的供应链体系,本次首发的众多产品均为与本地生态链紧密合作的成果。

台前与幕后的角色切换

从2025上海车展的展位布局中,不难窥见当前中国车市格局的微妙变化。零部件企业占据4个独立展馆,并“渗入”多个整车馆,参展数量超300家,其中50家为首次亮相。独立展商的崛起成为亮点。例如,智驾先驱Momenta首次作为独立展商参展,其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此次独立展商的身份意味着Momenta正踩在时代的发展线上。

三星、索尼、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首次亮相上海车展这一中国大型车展舞台,充分展示了汽车与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凸显智能化在汽车科技变革时代的引领作用。鸿蒙智行携8大车型重磅亮相,展现其生态辐射力。舍弗勒合并纬湃科技后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带来丰富的电气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布局。全球动力总成领军企业浩思动力也首次亮相,带来混动、可替代燃料、增程器等一系列多元化解决方案。

有人出现,同样有人暂时缺席。激光雷达领域的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在车展开幕前发布了新产品,却未现身展会现场。智驾领域的文远知行和轻舟智航也缺席本场行业盛会。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跨界产品成为新宠,几乎每家企业的展台都掺杂着机器人或机器狗的元素,不少企业直接亮出相关产品。例如,万里扬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其开发的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出现在展台上。亿纬锂能首创“原位升级”大圆柱电池方案,适配各种尺寸的机器人及无人机,为未来产业发展做好了充足准备。

当零部件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汽车产业的价值结构正在重构。技术迭代与生态扩张的双重驱动下,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进入新阶段。在全球汽车工业的百年变局中,2025上海车展注定成为里程碑——零部件企业首次占据主场聚光灯,超过60%的展台陈列着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固态电池等硬核科技,参展企业、产品和发布会数量均激增。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深刻现实: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发生根本性位移。

当电动化完成“从0到1”的突破,智能化、生态化与全球化浪潮推动“从1到100”的质变,传统由整车企业主导的产业格局迎来变局。英伟达芯片算力达到3000TOPS,华为智能驾驶云平台每天处理数据量相当于10万部高清电影,亿纬锂能6C快充大圆柱电池充5分钟可行驶300公里……这些数字揭示着,决定汽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正在跃迁。在这场产业链价值重构中,中国企业站上了技术制高点,外资巨头加速本土化转型,而2025上海车展恰是这场无声变革的绝佳观察窗口。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