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这池子水,最近搅得可不轻。
比亚迪那两台扛把子,人称“汉L和唐L”的,五月初那阵子,销量加一块儿才勉强过三千,这数字,啧啧,着实有点儿难绷。
要说比亚迪,那是把“汉唐”这对兄弟当心尖尖上的人儿疼。
要不怎么说呢,像那“兆瓦闪充”这等压箱底的活儿,照理说,不得先在自家的高端线上溜溜,比如传说中的N9或者U7啥的?
结果呢,直接空投给了这对哥俩抢首发,这份偏爱,明眼人都能瞧出来。
可奈何,之前那一波价格战,打得“汉唐”一度跌份儿,身价咔咔往下掉,直接落到十五万到二十万那个档位。
这一下,品牌格调嘛,多少是有点儿折损。
再赶上那阵子“桩子没影儿,光吹兆瓦”、“双枪充电,有点寒碜”之类的风言风语,汉L和唐L的销量,自然也跟着遭了点儿殃。
不过,依我看,这些都算小插曲。
一个牌子,要是风一吹就倒,那说明底子压根儿就不瓷实。
所以说,舆论这玩意儿,听个乐呵就行,犯不着太往心里去。
比亚迪真正的软肋,还是老生常谈的那点事儿——“瘸腿”。
啥叫瘸腿?
技术是真没话说,那是杠杠的,可其他方面,比如品牌调性、用户体验、营销套路啥的,就有点儿掉链子。
这就好比一个偏科大神,数理化闭着眼都能拿满分,可文史哲一窍不通,你说他能成啥气候?
有人嚼舌根,说比亚迪降价是想抢地盘,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但问题是,降价这招,就好比慢性毒药,用多了会上瘾不说,副作用还贼大。
你今天降,明天他降,后天大家一块儿降,最后都得喝西北风。
更要命的是,降价还会拉低品牌身价,让消费者觉得你这东西压根儿就不值那个价。
要知道,现在人买车,可不光盯着价签看,还得看牌子、看服务、看感觉。
比亚迪在这几个方面,说实话,还有得磨练。
就拿充电这事儿来说吧,“兆瓦闪充”听着是唬人,可要是充电桩跟不上,那不就成了空中楼阁?
比亚迪是不是该多捯饬点充电桩,让大家伙儿充起电来更方便舒坦?
再说说用户体验。
比亚迪那车机系统,功能是不少,可操作起来嘛,有点儿反人类,不够接地气。
能不能把界面收拾得利索点儿,让用户一瞅就明白?
还有,比亚迪的销售服务,也得加把劲儿。
有些销售顾问,对自家产品都说不明白,服务态度也爱答不理的,这谁受得了?
说白了,比亚迪现在遇到的坎儿,也是很多国产品牌都绕不开的。
过去,咱们一股脑儿扎进技术研发里,把品牌建设和服务这块儿给落下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市场竞争那是白热化,消费者也越来越刁钻,光有技术傍身,那是不够使的。
得方方面面都做到位,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欢心。
当然啦,比亚迪也别灰心丧气。
毕竟,技术才是硬通货。
只要比亚迪能守住技术这块高地,不断提升品牌格调和服务水平,相信它迟早能走出泥潭,重现辉煌。
谁还没个水逆期呢?
关键是,能不能在水逆期里长点记性,不断进化。
与其盯着那点儿销量数字在那儿唉声叹气,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牌子擦得更亮,把服务做得更熨帖,把用户体验打磨得更丝滑。
这才是比亚迪该放在心上的头等大事。
销量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结果,其他地方都做好了,销量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你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