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智能化要求高,车机互联为何成购车关键因素_

为啥燃油车那套磕碜的车载系统,大家捏着鼻子也能认了,可到了电动车这儿,就必须得是顶配“智慧座舱”?

这事儿,最近在网上炸了锅。

你看啊,开老汽油车的铁子们,可能觉得车这玩意儿,三大件才是硬道理,发动机、地盘、传动轴,哪个掉链子都膈应人。

电车智能化要求高,车机互联为何成购车关键因素_-有驾

至于中控,能哼个小曲儿、指个道儿,那就叫物尽其用了。

要像那位05后老哥说的,屏幕都泛黄了,也不碍着开车,索性当个镇纸。

可话锋一转,到了电车这边,画风立马就不一样了。

大家对车载互联的要求,那叫一个水涨船高,什么声控、云娱乐、智驾辅助,恨不得把家里的智能小玩意儿都搬到车里。

要是车载系统拉胯、功能匮乏,那就妥妥的“韭菜收割机”,分分钟想退货。

这背后的门道,恐怕没那么简单。

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电池电量捉襟见肘。

就像楼上说的,油车电瓶小,车机太智能,搁置几天就歇菜。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智能化车机系统需要不间断供电,油车那小电瓶,属实有点力不从心。

这就像给一个大哥大塞了个最新版的鸿蒙系统,能开机是能开机,但卡成幻灯片,体验稀烂。

电车智能化要求高,车机互联为何成购车关键因素_-有驾

换个思路,或许得从“买家预期”上找找根儿。

你琢磨琢磨,买油车,大伙儿图个啥?

经久耐用、稳如老狗。

摸爬滚打几十年,发动机技术也炉火纯青了,消费者对油车的念想,更多是“别掉链子”。

车机互联?

那属于锦上添花,有当然喜闻乐见,没有也无关痛痒。

但电车就不是这回事儿了,它象征着“明日”、“前沿”。

砸重金,买的就是那份新鲜劲儿和智能化体验。

如果电车车机还不如十年前的油车,那消费者肯定不乐意,感觉被“反薅”了。

而且,电车厂商也削尖了脑袋在车机上做。

这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更是为了在白热化的市场搏杀中独树一帜。

电车智能化要求高,车机互联为何成购车关键因素_-有驾

毕竟,在电池技术还没迎来质变的情况下,车机就成了差异化竞争的必争之地。

五花八门的功能、走心的设计,都能成为电车的加分项。

但话说回来,过度依赖车机,真的靠谱吗?

有人忧虑,电车啥数据都往厂家云盘里扔,哪还有隐私可言。

这可不是无稽之谈。

现在一堆车企都在搞“用户画像”,通过搜罗用户的驾驶习惯、喜好等信息,来推送千人千面的服务。

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埋下了隐私泄露的隐患。

还有人吐槽“付费解锁功能”。

提车的时候,啥配置都有,但想用就得另掏腰包。

这就像追剧,会员费、超前点映,各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长此以往,消费者对电车的信任度,恐怕会一落千丈。

电车智能化要求高,车机互联为何成购车关键因素_-有驾

说白了,车机互联这码事,跟能源形式并无瓜葛。

油车也能玩自动驾驶,电车也能走“极简”风。

关键在于,厂家怎么拿捏“智能”和“实用”的平衡。

就像当年诺基亚时代,大家追捧的是信号好、续航长。

后来智能机横空出世,拍照、娱乐功能越来越溜,但通话质量反而被冷落了。

现在换手机,谁还惦记通话质量稳不稳?

这说明,科技树的生长会重塑人们的需求。

但说一千道一万,车是用来开的,安全才是压舱石。

如果为了追求智能化,而牺牲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那就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归根结底,买油车还是电车,选择啥样的车机,都凭个人喜好。

但咱们也要长点心,别被那些花拳绣腿的功能晃花了眼,忘了汽车的本源。

与其死磕“智能座舱”,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驾乘质感和安全性上。

这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姿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