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成都车展上没啥大新闻,可是岚图追光 L的首发一亮相,还是让不少人挤进展台,照相的、直播的、围观的,里三层外三层。新车多了去了,为啥追光L能这么吸引眼球?咱今天就琢磨琢磨这事儿,这车到底值不值一波关注,它背后又折射出啥样的汽车消费和产业思路。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平常买车、换车、看车,到底在乎的是什么?有的人看颜值,有的人看动力,有的人要空间,有的人就盯着科技感。更别说还有一大批把智能化、环保、新能源挂在嘴边的朋友。可说到底,能打动人的车,无非就仨字——不将就。你只要让它在两三个重要的地方做到极致,就不愁没市场。
咱先聊聊追光L的外观。不是我吹,现在做车的厂家设计水平真的成长快,放眼看去,个顶个的霸气、科幻。“鲲鹏展翼”的理念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你一瞅这车鼻子,格栅与前机舱盖连成一体,镀铬加持,双段式LED灯带,还会发光的LOGO,确实挺唬人。尾巴上的贯穿式尾灯,造型时尚,还玩上了“智驾小蓝灯”小花活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去审美这种见仁见智的事儿,我只想问一句:“现在做车,是不是‘灯厂’都快不够用了?”车灯的设计玩到这种地步,已经成了车企比拼科技感、辨识度的第一战场。
说起智能化,华为乾昆 ADS 4系统的加持和鸿蒙座舱5就成了追光L的重头戏。什么高速NCA,城市领航,ETC自动通行,施工自动绕行,甚至车位到车位2.0……你听起来头皮发麻,人家造车的觉得理所当然。有人就会问了:“这些智能配置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刚需?”我觉得,这就跟手机一样,你用惯了智能机,还真受不了回归‘老人机’。今天开电动车、智能车其实也是这样,一旦体验过自动辅助驾驶,很多人再看没有这功能的车就觉得土。用一位老司机的话来说,就是“智能化不是你有没有的问题,是有没有用心搞的问题”。配置豪华归豪华,最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做得好不好用,是不是用着省心,这才是顾客买不买账的关键。
再提个问题,“家用车或者主流中大型轿车,动力和能耗咱到底怎么选?”追光L直接选了插电混动这条路。表面上看,两全其美,既有纯电的静谧&环保,也有油车的长续航、扛风险。不吹不黑,这个混动系统,1.5T+双电机,最大功率一大一小,410公里纯电里程,百公里馈电油耗5.67L。这么一看,通勤、短途能完全靠电,节油不焦虑,长途高速直接燃油护航,无续航焦虑。这个思路其实很讨巧,既不极端押宝纯电,也没让人觉得落后,很适合咱们这个“想吃鱼又不吐骨头”的阶段。
当然,体型也是硬指标。5125毫米的车长,3010毫米轴距,这已经是标准的中大型轿车水平。谁买这么大的车?主要是强调舒适、安全、气场,说白了就是兼顾家庭和商务需求。现在家庭观念变了,前些年流行SUV,觉得大气、能装,现在大家又觉得轿车开着更有范儿。追光L明显就盯的是这波用户。
说到这儿,咱要追问一句——“老百姓咋看国产高端车?”实话讲,大家对国产品牌的认可是这几年才显著提升的。以往说自主品牌,很多人下意识觉得“低端”,但新能源汽车这波,新能源、智能化起步同步,国际大牌一旦顾忌得多,还真被国产品牌打了个措手不及。岚图追光L这种定位,就是硬碰硬的进攻合资车、进口车的高端市场。“敢不敢把售价整到和BBA掰手腕?”“能不能把气场、服务、技术都做到位?”这都是对自主品牌的再一次考验。换句话说,大家其实就差一个最后的临门一脚。一旦中国造车力量被彻底认可,那格局真的又得大变。
再换个角度,我们是不是得琢磨琢磨车展的意义?每年车展都是新车趴体、新技术大舞台,大厂比肌肉,小厂抢热度。可今天的消费者和十年前真不一样了。大家信息获取太方便,云逛车展、直播看车多得是。新车信息曝光一天到晚刷屏。问题就来了:车展到底还用不用当一个风向标?我倒觉得,今天的车展,更像是一种情感和体验的战场。大伙不光是来看谁发布了啥车、谁发布了啥黑科技,更是在找一种认同感:“原来现在中国品牌真不一样了!”“咱家门口的厂商,竟然敢和豪华品牌正面对线!”那种鲶鱼效应,恰恰说明国货有自信、有追求了。
大家其实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以前看进口,后来看合资,现在看谁敢超车”。比技术、比智能、比续航,甚至比脸面。大家都想知道:这么多中国品牌一窝蜂地往高端卷,到底能不能卷出头来?岚图追光L这个产品,把颜值、空间、智能、动力、续航这些需求一股脑堆到一块,这听起来挺完美,但市场也在考验:“堆料归堆料,品质把关,做工细节,售后跟不上,用户体验有点水分,那最终肯定还得打回原形。”
没错,汽车消费已经进化到“用户思维”主导时代。信息透明、口碑传播太快,你想糊弄消费者,基本不可能。哪怕你搞一堆黑科技、一屁股专利、发布会场面再大,只要真正体验一般,大众眼睛比商家还明亮。就像手机一样,有用的功能才是真的科技,无用的噱头只是浪费。你只有真正解决了用户痛点,“聪明又实用、智能且可靠”,用户自发买单,不用天天蹭营销。
再说说岚图追光L和行业的关系。有些人吐槽“新能源车不就一堆电池+电机+大屏吗?”其实你仔细一看,每家都在卷软硬一体、卷智驾、卷人机交互、卷生态链。这个混动方案其实就像是赛道切换的一个缓冲垫。纯电的用户基础还没普及完,油车用户又不甘心放弃加油的便捷,所以混动最吃香。车企要活下去,得顺势而为,谁能把痛点摸得透、产品做得细、水准拉满,谁才有资格叫“领头羊”。
最后,还得回到消费者自己身上。“我要买什么样的车?”“我要信谁?”“智能跟上了没有?”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一个道理不变——人买车,终归是买个痛快,买个心安。你的车足够聪明、足够可靠、足够省心,无论配色多炫、配置多高,开起来给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这才是硬道理。
总的说,岚图追光L亮相成都车展,不光是新车发布那么简单,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把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和潜力全部映射出来。购车标准在变,技术在变,消费生态在变。花里胡哨也好,一本正经也罢,大家心里其实门儿清:明码实价的真本事,实用不装的智能化,省心够用的大空间,再给个合适的价钱,这车,不火才怪呢。就让时间和市场,把这些新锐的想法揉一揉,最后淘下来真正靠谱的产品。这年头,别人忽悠你你信谁啊?只有跑到店里、坐进去摸一圈、开出去试一段,那种感觉才不会骗你。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