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警说道 | 第一百六十六期——进入隧道不开车灯?这个习惯可不好!

看过来!
《云警说道》第166期
贺警官邀大家一起了解
在隧道如何安全驾驶?
今日问题:隧道进、出口附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最高,尤其是要注意“三个”200米路段,三个200米都是哪些路段呢?
很多驾驶人都知道开车进入隧道要打开车灯,而且进入隧道前也都有标志提示要打开大灯,但有些驾驶人就不喜欢开或不懂开,理由也很简单:隧道里本来就有灯,那么亮,我还开车灯不是多此一举嘛,而且有的隧道短,一下子就开过去了,车灯没必要开一下又关了。
被看见,才安全
车辆存在感是隧道里是非常重要的。何为车辆存在感?就是在隧道里能不能让其他交通参与者轻易地发现你驾驶的车辆。
进入隧道前,你会发现隧道看起来是很暗的,特别是照明效果差的隧道。开车进入隧道,因为黑洞效应,后方未进入隧道的车辆很难及时发现已经进入隧道的车辆,假如前车车速较慢又没开车灯,后方车速比较快,就极易发生追尾事故。
听说过黑洞效应跟白洞效应吗?
由于隧道出入口光线的变化,在隧道口容易产生“黑洞”或“白洞”效应,也就是说驾驶人在进出隧道时,因光线强度的变化会出现明显的视觉差,出现短暂的“眼盲”,无法辨清洞口附近的情况,极易发生危险。
隧道进、出口附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最高,尤其是要注意“三个”200米路段,即将要进入隧道前200米、刚进入隧道后200米、刚驶出隧道后200米,此600米为高风险区域。
黑洞效应
指驾驶人行车进入隧道,忽然从亮到暗,瞳孔会快速放大,眼睛一下子无法调节适应,会感觉一片漆黑。此时隧道口就像个黑洞,驾驶人无法有效收集相关路况信息。
云警说道 |  第一百六十六期——进入隧道不开车灯?这个习惯可不好!-有驾
白洞效应
与“黑洞效应”相反,“白洞效应”是指驾驶人从隧道出来的时候光线忽然从暗到亮,瞳孔快速缩小,人眼看到的是一片刺眼白光,被称为“白洞效应”。
云警说道 |  第一百六十六期——进入隧道不开车灯?这个习惯可不好!-有驾
天气晴好、阳光直射时,黑洞、白洞效应更加明显。
事故案例
云警说道 |  第一百六十六期——进入隧道不开车灯?这个习惯可不好!-有驾
在青兰高速(兰州方向)安泽县境内盘秀山隧道入口附近,一驾驶人因操作不当,导致车辆与道路右侧水泥电缆槽发生碰撞。经民警询问了解到,驾驶人苏某进入隧道后,突感眼前一片黑,无法看清前方路况,急忙中猛打了一把方向,车辆撞到了路侧电缆槽。
运城公安交警提示
进入隧道前,要按照限速要求降低行驶速度,拉开车距,开启大灯,方便看清前方路况,也便于让其他车辆能够及时发现并避让自己。
驶出隧道时,由于光线变化会造成眼部不适,应当放慢车速,让眼睛有时间适应外界光线变化、准确察明隧道外路面情况后,安全驶离隧道。
答案:隧道进、出口附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最高,尤其是要注意“三个”200米路段,即将要进入隧道前200米、刚进入隧道后200米、刚驶出隧道后200米,此600米为高风险区域。
原标题:《云警说道 | 第一百六十六期——进入隧道不开车灯?这个习惯可不好!》

来源:运城交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