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价格战打得火热,二手车市场却遭遇寒冬。新车价格跳水,二手车价格倒挂,二手车商“收车即赔钱”,甚至建议车主“没太大问题先继续开着吧”。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电池残值评估难题外,还有电池回收的困境。
电池回收:正规军与小作坊的博弈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但正规回收企业却面临尴尬境地。小作坊凭借低成本优势,以高价抢夺货源,正规企业却因资质要求高、成本高而处于劣势。此外,电池“身份证”缺失,信息不对称导致回收难度增加,电池拆解难度也越来越高。
车企:责任延伸还是“做公益”?
“谁生产谁回收”原则明确了车企的主体责任,但车企对此积极性并不高。一方面,回收电池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电池流向难以追踪,管理成本高昂。车企更愿意将回收工作交给第三方企业,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电池护照”:倒逼产业绿色转型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须持有“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这无疑对中国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倒逼国内回收体系完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正规回收企业需要提升竞争力,车企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每日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