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

刚拿到驾照那会儿,我总觉得踩油门越用力车子跑得越欢快。直到有天加油站的员工盯着我的油箱调侃:“小伙子开车挺猛啊,这油耗都能赶上越野车了!”低头看了眼仪表盘,百公里9个油的数字刺得我脸发烫。后来跟着单位的老张师傅跑长途,发现他开车就像在跳华尔兹,油门一深一浅间愣是把油耗压到了6.5个。那天他叼着烟说了句:“油门不是电门开关,得学会和车子跳双人舞。”这句话,成了我五年驾驶生涯的转折点。

一、油门里的大学问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你可能不信,我以前也是个只会猛踩油门的“愣头青”。等红灯时总把脚掌整个压在油门上,绿灯亮起瞬间就像踩弹簧似的猛抬脚。有次赶时间,从公司到火车站十公里的路,硬是踩出了运动轿跑的架势,结果到地方才发现后背都汗湿了——不是热的,是心疼油钱疼的。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老张教我时做了个实验:拿两个矿泉水瓶当油门踏板,让我分别用整个脚掌踩和脚尖轻点。前者水花四溅像开香槟,后者水面只有细微波纹。他指着仪表盘说:“看见没?猛踩油门时喷油嘴就跟这喷水似的,哗啦啦都是钱。”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重踩油门起步比轻踩多耗油20毫升,按每天过20个红绿灯算,一个月能省出半箱油。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二、预判比黄金更重要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记得有年冬天送感冒的媳妇去医院,遇上大雪封路。前车刹车灯亮起的瞬间,我条件反射就要踩死刹车,突然想起老张教的“油门预判术”。慢慢松油门让车子自己溜过去,等距离前车五米时才轻点刹车。后视镜里看着追尾的车辆排成长龙,手心冒汗的同时,瞥见仪表盘上纹丝不动的瞬时油耗显示,突然懂了什么叫“人车合一”。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现在开车,眼睛总比车轮快三拍。看到五百米外的红灯,就像看见省油开关——松油门带档滑行,让车子自己消化动能。有次载着丈母娘去郊游,老人家晕车的毛病居然没犯,下车时还夸我:“现在开车比按摩椅还稳当。”其实哪是什么技术好,不过是学会了用油门代替刹车,让车子像冰面上的雪橇自然滑行。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三、给车子装个“智能节拍器”

开车5年后,才知道间歇性踩油门更省油,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有驾

开手动挡的朋友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三档爬坡时发动机嘶吼得像老牛拉车。以前我总是一脚油门踩到底,现在学会了“踩-松-踩”的三拍子节奏。就像骑自行车上坡,猛蹬几下再溜一段,既省力又持久。有次开朋友的自动挡跑山路,发现深踩油门后松半秒再轻踩,变速箱居然聪明地连降两档,推背感来得比直接地板油还猛。

最绝的是带档滑行时的“零油耗时刻”。有回跑长途特意盯着行车电脑,时速80松油门那刻,瞬时油耗果然归零。就像小时候玩四驱车,电池没电了还能靠惯性冲过终点线。现在遇到长下坡,我都让车子自己“吃”重力势能,听着变速箱欢快的换挡声,感觉每个零件都在帮忙省钱。

四、藏在细节里的省油密码

去年夏天载着全家去海边,空调开到最大反而热得冒汗。修车师傅一句话点醒我:“你这不是在制冷,是在给加油站打工。”原来暴晒后的车厢要先开窗通风,等热气散尽再开内循环。现在每次上车先开天窗,看着热浪像蒸汽火车似的从头顶逃走,空调都不用开太低。

胎压监测器上的数字也别小看。有次发现右前轮比标准胎压低了0.3,补足气后油耗直接降了0.5个。这道理就像穿拖鞋跑步和运动鞋的区别,轮胎吃饱了气,滚起来都带风。

五年下来,我的小轿车里程表刚过八万,油耗却从最初的9个降到6.2个。加油站的员工现在见我就笑:“改行开滴滴了?这油耗够专业啊。”其实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懂了车子就像过日子——该用力时不含糊,该放松时不较劲。下次你等红灯时,不妨试试让右脚在油门上跳个轻快的踢踏舞,说不定加油时的扫码声都会变得悦耳动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