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落幕,设计战打响:中国车市软实力争夺进入深水区|汽车观察

2025年赛程过半,中国车市竞争也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单纯的价格战和配置堆砌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递减,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正逐渐转向设计、人才等品牌深层次的“软实力”。7月初,在成都开营的2025吉利汽车创新设计营,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典型事件。
价格战落幕,设计战打响:中国车市软实力争夺进入深水区|汽车观察-有驾
人才,无疑是这场车企软实力比拼中核心的战略资源。放眼行业,从比亚迪聘请前奥迪设计总监打造出“龙颜美学”设计体系,一举扭转了品牌形象,到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不惜重金网罗全球顶尖人才,中国头部车企在设计人才上的争夺早已全面展开。然而,单纯引进外援的模式治标不治本,建立可持续的、内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长远之策。吉利汽车创新设计营采用“大师课+导师团”双轨并行模式 ,邀请“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等学界泰斗,构建顶层设计思维框架,同时由主导了全球热销车型的资深设计师进行手把手实战指导 ,正是意图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本土到全球的“人才森林” 。
价格战落幕,设计战打响:中国车市软实力争夺进入深水区|汽车观察-有驾
吉利汽车创新设计营,本身也是吉利设计联合吉利学院打造的一场设计大赛,其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模式 ,旨在系统性地缩短设计人才从毕业到成为中坚力量的进阶路径 ,为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高效输送高潜力人才 。
价格战落幕,设计战打响:中国车市软实力争夺进入深水区|汽车观察-有驾
如果说人才是弹药,那么独特的品牌设计语言就是旗帜。长期以来,中国汽车设计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微弱,模仿与跟随的标签难以撕去。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崛起,构建一套植根于自身文化的设计话语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润玉流光”、“飞檐虎视”到“三潭印月”,吉利正尝试将东方美学意象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设计风格,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中式韵味,其还连续两年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为中国汽车设计在全球市场的突围奠定了理论基础。无独有偶,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车型,也将汉字“篆、隶、草、行”的形态融入车身细节,以塑造品牌辨识度。
价格战落幕,设计战打响:中国车市软实力争夺进入深水区|汽车观察-有驾
在智能电动化的新浪潮下,设计的内涵已远超于造型美学。吉利设计营的议题中,包含了《智能时代下全球“舒服车”的体验设计研究》以及《AI技术融入对汽车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 。这表明,当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普及,座舱成为第三空间,未来的汽车设计,如何提升空间内的愉悦感和交互效率,成为新的核心命题。这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懂美学,更要懂用户体验、人机工程学乃至软件逻辑。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