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风云X3L在天门山天梯溜车撞坏护栏,官方连夜致歉承诺修复与赔偿,天梯两日对游客关闭改走穿山电梯,有消息称25日或再挑战但奇瑞回应未接到通知
那一刻发生在中午
2025年11月12日,张家界天门山的台阶被雨水打得发亮,一辆黄色风云X3L沿着999级天梯往上爬,突然下滑,护栏被撞断,车停在原地,围观的人屏住呼吸
现场视频里能听见吸气声和脚步声,车子在台阶上僵持了两个小时没动弹
说白了,这不是常见的越野路,平均45度坡、局部超60度,还有30厘米的湿滑窄台阶,难度摆在那
当晚,奇瑞的歉意来得很快
奇瑞销售公司连夜发声明致歉,明确称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防护绳缠上右侧车轮,动力受阻,车辆下滑撞击护栏
好在没有人员受伤,也未造成自然环境破坏,这是他们强调的底线
官方承认方案预估不足、细节把控有疏漏,尤其在景区公开场所做极限挑战,引发公众担忧,他们“深刻反思”
同时承诺修复损坏并承担赔偿,后续工作一并做好
影响来得比预想的更直接
12日、13日两天天梯不对游客开放,现场广播反复提示改乘穿山电梯前往天门洞
电梯口排起长队,有游客拎着雨伞嘟囔“都来了想走台阶打卡,结果上不去”
换句话说,这场挑战不仅占用了景区通道,也改变了游客的体验轨迹
景区工作人员证实这是车企与景区联动的活动,平时不允许,损坏要维修
这背后的起因并不复杂
风云X3L是9月上市的新车,奇瑞为展示性能和品牌勇气,提前向景区报备,策划“攀爬天梯”这类高难度挑战
此前,奇瑞高管还在微博预热,称“这将是一场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并提到雨天测试已爬过半程
更扎心的是,事发当天奇瑞客服对媒体说“未接到通知”,信息口径并不统一,这在公关上也算一次“溜车”
网上随即吵成两派
反对者质疑安全与公共资源被占用,担心景区设施与生态受影响,认为车企不该把景区当“试车场”
支持者则认可“敢”的精神,觉得意外是技术与经验问题,可通过改进再战
有业内人士提到,奇瑞内部在评估11月25日二次挑战的可能性,或更换AT轮胎、升级智电四驱扭矩分配算法
但奇瑞官方回应未接到相关消息,留下一地悬念
一句话,现在的关键不是“敢不敢”,而是“该不该”
放在更大的语境里看,极限营销的边界近期一直在被讨论
理想i8在发布会上放出100公里相对速度正撞重卡的视频,车身“完好”、卡车四轮离地,这段内容因“违背常识”遭到大规模吐槽
在社交媒体时代,夸张的画面确实“好看”,但一步滑向“危险杂耍”,品牌信任很容易从顶峰直坠
当营销试图“超车”物理学或公共安全时,代价常常不是一条视频能扛住的
数据也在给行业挤泡沫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335.9万辆和332.2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到51.6%
增量已经来了,竞争只会更卷
说白了,车越来越多,戏码也越来越猛,可消费者真正记住的,还是“够不够安全、稳不稳、用着省不省心”
炫技带来的流量是即时的,安全与口碑带来的复购是长期的
专家的话并不难听懂
汽车行业专家曾志凌表示,这是一起较为严重的公关事故,公开测试前应充分模拟验证,此次执行团队经验不足,给品牌带来不小负面影响
他提醒,极限挑战不是不能做,但风险识别和应急预案要像做工程一样扎实
特约评论员沈彬则更直白,他说汽车攀爬天梯本质是“表演杂技”,营销不能沦为危险的杂耍,景区也要守住公共责任的边界
这两句话像两盏灯,一盏照向车企,一盏照向景区
我们不妨看两个对比
路虎当年挑战天门山天梯成功,之所以成为标杆,靠的是车型适配、全流程风控、现场管控与叙事自洽,难而不险,险而可控
反过来
始祖鸟“炸山”式营销引争议,环境焦虑被点燃,品牌“硬核”没立住,反而被质疑“破坏自然”
换句话说,极限营销不是天然有罪,失败也不是注定,是方法论的问题
当故事设计超过了安全阈值,观众会先为山担心,再替你冒汗
回到天门山,奇瑞已经表态赔偿与修复,下一步更关键的是“怎么修”
如果真要再战,建议同步公布完整的安全方案,包括装备冗余、人员隔离、天气标准、应急流程,以及对游客动线的影响与补偿安排
同时
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与实地推演,别把“极限”留给偶然,把风险控制交给专业
有业内人士建议,景区此类商业合作也应设置“红线清单”,明确不可触碰的区域与时段,最大限度减少对公众的扰动
公共空间是大家的,别让营销把本该共享的风景变成单方“秀场”
这件事的启示并不复杂
营销可以追风口,但不能拿安全和公信力当筹码
消费者不排斥看硬核,但更希望车企在“会跑”的同时“能刹住”
敬畏山,也敬畏每一个走过台阶的普通人
最后,也许该把这句写在每一次极限项目的材料第一页
当风险被充分看见,勇气才不会被误解,品牌才可能赢得更长久的掌声
至于11月25日会不会再挑战,答案迟早会来
但愿下次见,不再是“溜车”的惊心,而是“控险”的安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