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

俄罗斯的汽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幕翻天覆地的巨变,它像是一场棋局,西方车企先行布子,精雕细琢了几十年,但最终棋盘上的大好局面却被中国车企收入囊中,有点戏剧化,更有点让人感慨。这到底是输得有点窝囊,还是中国车企抓住了绝妙的机会?咱们一块慢慢来聊聊。

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有驾

先从故事说起吧,西方车企曾对俄罗斯市场用过“宠爱绞尽脑汁”的那种劲。你能想象吗,在巅峰时期,俄罗斯街上跑的车三辆里就有两辆是大众、丰田、雷诺这些国际大牌的身影,这些品牌靠着本地化生产、合资建厂、配套渠道,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从30年前的大量资金注入到最近几年精心培养的消费观念,俄罗斯消费者甚至形成了一种“西方车才是好车”的刻板印象。

但好局到了2022年却急转直下,说是一场地缘政治风暴,但其实更像是强势品牌在遭遇决策失误后自断前程。西方的制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下,不少车企在压力之下仓促选择了撤退——雷诺甚至直接把之前辛辛苦苦经营的伏尔加集团股份以1欧元抛售,丰田、大众也没费多少心思,干脆地就把手头资产套现走人。虽然说这盘棋的背景复杂,但结果嘛,挺惨:本地厂商没了支持,零件供应链断裂,4S店纷纷倒闭,那些原本流光溢彩的生产线也不可避免蒙了灰。

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有驾

这个画风急转直下的故事里,中国品牌却是赫然登场的“新玩家”。当人家还在尘埃落定里茫然的时候,中国车企却抢抓机会进场,动作麻利得让人不禁想起赛场上“临门救球”的运动员:西方的工厂留着没闲着,吉利、哈弗这些中国品牌不声不响地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以前为大众、现代供货的座椅厂、线束厂,稍稍给拢一拢,也顺顺利利成了中国车企的合作伙伴。说实话,这种不落空的节奏感,确实让人佩服。

再说渠道,这可能才是与消费者联系最紧的地方。原本忙得不亦乐乎的西方车企4S店开始人去楼空,员工等不到零件,原厂服务消失得彻底,连门都懒得开了。可中国品牌呢,反应直接又迅速,把这些闲置的销售网点一口气变成了自己的地盘——那些原来打理丰田、现代的销售经理,这会儿开始熟悉哈弗、比亚迪,比亚迪秦成了“卡罗拉可选替代”之后,连顾客都给原封不动带过去了。

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有驾

而最妙的一点是,中国车企产品线跟消费者习惯契合得宛如天造地设。哈弗H6的大空间,吉利缤越的舒适配置,奇瑞瑞虎的离地间隙和靠谱底盘,别的不说,单就适合行驶在俄罗斯复杂路况这一点,就完全押中了本地人的偏好。再加上亲民的价格以及“修车难”的时代问题得到解决,很多消费者面对前脚刚跑了的西方车企也不免会心生怨怼,人家想要修途胜修不了,最后一咬牙,干脆买个吉利博越,价格合适还有售后保障,省心多了。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中国车企这赢得也忒轻松了吧,西方的也太笨了。乍一看是机会抓得好,可骨子里还是中国车企这十几年攒下的家底靠谱。比亚迪的电池技术,长城的本地化人才储备,奇瑞的消费市场预判能力,这些都是一个行业扎扎实实升级的结果,不是哪个临门一脚能做成的事。

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有驾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故事,或许真的可以当做一个营销教科书似的案例来拿出来说道说道了。通过快速接管西方的行业遗产,构建自己的体系,再反过来用技术和服务把消费者口碑做稳、市场影响力从点及面完全铺开。比亚迪还放出了未来的“扩厂计划”,那些从俄国消费者到中亚其他民族的对中国品牌天天留口碑的情况,似乎一点也不难。

说到不得不说西方车企确实有缘做了中国的“铺路石”,但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企抓住了时代交付的钥匙,再来一片蓝海。他们不急不躁,也不强势地一口吞掉市场,而是慢慢用技术、用服务、用信任赢回了整个局面。能否继续深化布局,能否以俄罗斯为支点扩大辐射圈,对中国车企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未来说不定哪天,我们打开地图,沿着俄罗斯西边的一条条公路,能看到更多挂着中国车标的汽车。中国车工业的这个新时代篇章,才是真正刚刚开始呢。

中国车企如何逆袭俄罗斯市场?西方车企没想到的翻盘剧本!-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