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电动叉车充电规范与要求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概述电动叉车充电的相关规范与要求。通过汇总这些要点,旨在确保电动叉车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充电,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相关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XF 1131-20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GB 51157-20 《防爆工业车辆 第1部分:蓄电池工业车辆》GB/T 2691-20 《石油化工企业汽车、叉车运输设施设计规范》SH/T 3033-2# 相关要求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
* 2 铅酸蓄电池与其充电用整流设备不宜装设在同一房间内,但固定型阀控式密闭铅酸蓄电池和碱性镉镍蓄电池除外。这是因为酸性蓄电池在充电时会产生爆炸性气体和硫酸蒸气,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威胁。
* 3 酸性蓄电池与碱性蓄电池必须严格分开,在不同房间内进行充电和存放,以防止电解液的中和反应。
* 8 充电间的设计应具备耐酸性措施,包括墙壁、门窗、顶部等采用耐酸材料,地面耐酸并设有适当的坡度和给排水设施。
铅酸蓄电池充电间的地面下应避免穿越无关的沟道和管线,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充电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若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应采用机械通风,并确保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8次,以防止酸性蓄电池充电时产生的腐蚀性气体和硫酸蒸气在室内积聚。
充电间内应选用防酸式铅酸蓄电池,并配备增安型照明器进行电气照明。同时,禁止在充电间内安装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如开关、熔断器或插座等。
充电间内的固定式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穿保护管敷设或铜芯塑料护套电缆,并采取措施防止外界损伤。移动式线路则应选用铜芯重型橡套电缆,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条对充电间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酸性蓄电池充电过程的安全与稳定。特别强调了对墙壁、天花板及金属支架等部位的防酸措施,以及地面的耐酸性和适当的坡度及排水措施。同时,规定了通风换气的频率和电气线路的选材与布置要求。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适用于既有仓储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但不适用于炸药仓库和花炮仓库。该标准要求车辆加油或充电应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行,该区域必须与物品储存区和操作间隔开,以确保消防安全。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物流建筑设计,但不适用于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火药、炸药、化工品类的危险品物流建筑。该规范对物流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确保物流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搬运车辆的充电间(区)可设在除危险品物流建筑外的物流建筑内或与之贴邻,若具备蓄电池维修功能,则充电设施宜设置为独立建筑。充电设施可集中或分区布置,集中布置有利于统一配置通风、供电等系统,节省投资,同时便于管理,减少风险管理点。当充电规模较大时,为避免高峰期拥堵,可在物流建筑内设置多个充电间(区)或分隔大区域为相邻的充电区。
充电间(区)应遵守以下规定:
充电间(区)应远离明火、高温、潮湿和人员密集作业区域;
不得在充电间(区)内设置车辆或电池的解体、焊装等维修工作;
物流建筑内的充电间(区)宜靠近外墙布置,便于通风和监控;
充电区不应位于上方可能坠落物体或管道破裂泄漏液体的区域;
充电间(区)的面积需根据充电方式和设备数量来确定;
整车充电间(区)内,车辆最高点与顶板下灯具及门洞上沿的间距不应小于300mm,确保安全;
充电区的净高度不应小于5米,与其他区域的安全距离也不应小于5米;
充电间(区)应采用不引发火花的地面材料,且门窗、墙壁、顶板等应选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或涂上防护涂料;
物流建筑内的充电间应采用防火墙和楼板与其他区域隔开,通向物流建筑的门需采用甲级防火门,确保安全隔离;
充电间入口处宜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保障人员安全。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充电间(区)的安全与高效运行,为物流和搬运车辆提供可靠的充电环境。
铅酸、镍镉类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氢气,而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在老化、短路或内部故障时也可能释放氢气。因此,将充电间(区)设置在远离明火和高温的场所,可以从布局上提升整体的安全性。同时,规定充电间(区)必须远离人员密集的作业区域,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时人员受到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蓄电池搬运车辆和充电装置通常按照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对潮湿环境的防护能力相对有限。不同型号的搬运车辆可能采用24V、48V、80V或110V的电压,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电击、漏电或爬电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大功率动力电路的锈蚀会增加接触电阻,从而引发过热、火花甚至着火的风险。
为了确保充电间(区)的氢气浓度不会达到爆炸下限,必须配备机械通风系统。靠外墙布置充电间不仅便于组织气流,使排出的气体能够及时稀释散逸,还能有效补充新风,降低通风管道和风机的吸入阻力,简化通风系统和装置。同时,这种布置方式还有助于利用自然通风,减少能源消耗。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靠外墙布置的充电间比布置在建筑内部的影响区域要小得多。
“采用防火墙和楼板将其与其他区域隔开,通向充电间的门应采用防火门”是隔离充电间与其他区域的必要措施。由于充电设备和电池组都具有低压大电流的特点,且布置密集、自身工作时发热量也相对较大,因此采取上述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事故时的相互影响。
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进入充电间(区)时产生静电放电引发火花,特此制定该规定。
蓄电池充电过程必须严格限定在非危险性场所的特定区域内进行。这些区域需配备冲洗和中和电解液溢出的设备、消防器材,以及防止车辆碰撞充电装置的设施和适当的通风设备,以驱散蓄电池可能释放的气体。此外,充电区域内严禁吸烟,并应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获得批准的人员才被允许进行蓄电池的充电与维护工作。同时,需遵循《石油化工企业汽车、叉车运输设施设计规范》(SH/T 3033-2017)的相关规定,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石油化工工程中的汽车、叉车运输设施设计,但不适用于消防车、环保监测车、清扫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设计。
小结
在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范。这些规范不仅涵盖了充电区域的设置要求,还包括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安全防护措施。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规范的适用范围,确保在石油化工工程中的汽车、叉车运输设施设计时,能够准确应用相关标准,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