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彻底失控了!!去年年底我看官方数据,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刚刚突破20%,现在7月份直接飙到48.7%,这几年发展速度快得像冲刺的火箭。8月份更扯,突破55%大关,到了9月58.3%的新高点,10月份居然还在继续爬升,达到58.7%。我跟你讲,这意味着啥?就是说,每卖出10辆车,有快6辆是新能源车。是不是感觉有点吓人?这就像每天早上我出门,路上自动变成了充电站+电动车组合。
这波潮流背后,当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市场上出现的车型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一个朋友坚持说:你别乱买,那些杂牌车安全没保障。但我觉得问题没那么简单,毕竟行业大佬们也在拼命优化研发流程、供应链都变得比以前灵活得多。我们常听说供应链紧张,其实就像个厨房做饭,原料如果不好,是炖不出好汤的。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原材料涨价,导致件件原料都得排长队。
话说回来,最近北京现代推出了它的第一款高品质纯电SUV——EO羿欧。这款车终于把研发7年的努力集中在一块儿,价格在11.98万元起,也算挺实惠的吧。在同级别车型里,它的竞争力到底怎么个表现?我自己开过后,觉得这车有五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就是它的空间设计。你知道的,咱普通家庭买SUV,第一要素就是空间。EO羿欧它的轴距长达2750mm,坐在后排完全不觉得挤。后排座椅放倒后,容积高达1540升,这个数字我记得还算挺稳定的。用我朋友的话讲:你要带孩子,带老婆出去玩,7个24寸行李箱放进去都绰绰有余。说实话,这个空间满足了大部分家庭的需求。很多人关心的就是后备箱实际容量,像我有个朋友说:这车确实空间大,但车身尺寸是不是有点大?车身尺寸设计得合理,像长宽高方面,兼顾了城市通行和停车。
第二个亮点是安全。这个点千万不能忽视。你想一想,即使续航再牛,安全性能不好,那就等于零经验上战场。EO羿欧的车身用高达77.5%的高强度钢,关键区域加固得比平常多。关键部位还用上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这个材料一般用在超跑上。车上有9个安全气囊,包括少见的前排中央气囊和近2米的侧气帘。当我跟朋友吃饭,他说:我那天碰巧遇上前面一个车追尾,大灯碎了,车门还完好无损,车身几乎不变形。我心想,这也可能是造车的技术在慢慢变化,安全性能越来越有保障,对吧?尤其是电池仓,构建了八横七纵的框架,把电池包紧裹在中央,防撞保护很到位。
第三点,续航。咱不要说虚标续航,各厂商都跟忽悠似的,实际跑起来怎么才能真搞清楚?我专门找了资料,EO羿欧的88.1kWh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官方CLTC续航722公里。这个数据对我来说,够日常通勤一周不用充,估计我每周大概跑个150公里左右吧,几乎没有怕没电的焦虑。实际测试中,我大致猜测达成率约83%,比行业平均的70%还高点。补能的话,30%到80%充满只需27分钟,挺快的。更厉害的是,全国99%的充电桩都支持,没啥充电不方便、续航不够用的借口。你觉得呢?天气对续航影响大吗?这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毕竟冷天锂电池会扁,这是事实,但我估计写到这儿,不用担心太多。
第四个亮点,智能配置。这里面最亮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27寸4K大屏。你想想,在阳光底下屏幕依然清晰,操作又流畅。支持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车能识人调座椅、调方向盘。很多小细节,像自动记忆座椅位置,简直贴心。一个维修工说:这个屏幕反应快,车机系统还不烂,不卡顿。我觉得,智能配置的确给驾驶体验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真不比合资的低了。
第五个亮点,是驾乘体验。这个不能忽视。EO羿欧配备自然无感制动系统,开起来很平顺,刹车时不猛不晃。坐在车里,过滤掉了很多颠簸感,开长途或者带老人、孩子,感觉挺舒服的。悬架方面,前麦弗逊和后五连杆组合,像我朋友说:开起来很稳,车身都不晃。我还发现,北京现代还提供赠送充电桩、0首付方案,也挺吸引人的,就是让人觉得花钱可以更灵活。不过要是厂家将智能配置拿掉,会不会影响整车的竞争力?我没太多经验,但直觉告诉我,这个配置的确是亮点。
实话讲,这车的价格是有优势,但也要考虑到实际用车成本。电费按国家平均每度0.6元算,百公里电费在4元左右。假设每年跑2万公里,年电费大概800块,比油车省不少。保值率?估计差不多35%左右,保守一点。能不能问个问题:充电桩普及得会更快吗?我觉得这个或许是个未来的关键。
对了,刚才我翻了下相册,看见经常遇到的场景:路上有人是在地下车库里费劲找充电桩。这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真的是痛点。像我一个朋友说:Rechargeby,充电快,真方便。不过也有人觉得,无论充电快慢,总不能完全解决续航焦虑,毕竟天气、路况、载重都能影响表现。没细想过这点,但感觉未来有个自动驾驶辅助可能更重要点。
这场市场变局,不知道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车变了,电成了王道?还是说,咱还得等个几年,技术更成熟再入手?反正我心里反复琢磨着一个问题:接下来,智能化会不会带来更大的变革?还是说,最后还是得回到实用、可靠、安全这几个字上?我倒觉得,这个未来,没那么确定。
—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