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发现电动车电池用了一两年就不行了,跑不远、没劲儿,却以为这是正常损耗。殊不知,大多数电池“短命”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使用习惯。就像人一样,电池也需要科学对待,错误的充电方式如同暴饮暴食,糟糕的骑行习惯好比过度劳累。
今天我们就聊聊那些最伤电池的坏习惯,看看你中了几个?
01 充电的误区:用尽再充与过度充电
绝大多数电动车用户都存在充电误区。有的人习惯把电用得干干净净才想起充电,觉得这样“物尽其用”。有的人则相反,一停车就插上充电器,生怕电量不足。
这两种极端都在悄悄谋杀你的电池。
电池完全放电后再充电,会加剧电池的硫化现象,长期如此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 而随用随充,如果充电频率过高,又会增加充放电循环次数,缩短电池寿命。
最理想的充电时机是电量剩余30%-40% 时。 夏季充电时间控制在8小时左右,避免过夜充电导致过充。 充电变灯后继续充电不超过一小时为最佳,长时间过充会导致电池变形、失水。
02 骑行习惯的破坏:急加速与超载
许多年轻人喜欢急加速的推背感,却不知这对电池伤害极大。突然加速意味着电池需要瞬间释放大电流,这种冲击会损害电池极板的物理性能。
骑行时尽量保持匀速,避免频繁刹车和启动。需要加速时,应缓缓旋转调速把,而不是直接加速至最快档。
超载是另一个电池杀手。电动自行车设计载重通常为75公斤左右,超载会导致电池长时间大电流放电,这是电池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 上坡、逆风行驶时,最好用脚蹬助力,减轻电池负荷。
03 忽视电池的“休息”与“居住环境”
很多人不知道,电动车电池也需要合适的“居住环境”。高温环境下充电,电池内部热量难以散发,会导致充鼓变形;温度过低充电,电池接受能力差,活性减弱。
最适宜电池充电的环境温度是0~40℃之间,且应该在通风处进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骑行后电池会发热,应至少冷却半小时后再充电。
长期不用的电池,也应每月补充电一次,防止亏电存放导致电池硫酸盐化。
改掉这些坏习惯,电池寿命延长2-3年并非难事。很多人电池用不了多久就要更换,问题不是出在电池质量上,而是日常使用细节上。
换个角度想,保养好电池不仅是省钱,更是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一块合格的铅酸电池,在正确使用下完全可以使用2年以上。如果你的电池总是“短命”,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的使用习惯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