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说了,就是那个一直以来都顶着“英国贵族”帽子的捷豹,突然之间把价格给“打骨折”了。
具体点说,就是捷豹XEL这款车,有一款90周年典藏版,原来的官方指导价是三十三万多,现在直接降到了十五万九千八。
您算算这笔账,这不是打对折,这是直接把腰给斩了还找了点零钱,差不多是四七折的样子。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懵了,尤其是那些刚按原价或者打个七八折提了车的老车主,心里估计五味杂陈,感觉像是刚买的股票就跌停了。
这一下,捷豹的价格直接探到了跟咱们国产的广汽传祺影豹R差不多的水平。
一个曾经的豪华品牌,怎么就落到了这个地步?
这到底是良心发现给咱们送福利,还是说,这背后藏着更深层次的无奈和辛酸?
咱们得先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好端端的豪华品牌,为什么要这么不顾体面地大降价?
答案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就三个字:卖不动。
咱们不凭感觉说话,直接看数据。
今年六月份,捷豹品牌在整个中国市场,总共就卖出去了一千四百多台车。
这其中,捷豹XEL卖了八百多台,它的老大哥XFL卖了不到六百台。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今年上半年,整个半年时间,捷豹在中国一共就卖了四千四百多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咱们国内的一些热门新能源车,比如说问界M9,人家十天左右的销量,就能超过捷豹辛辛苦苦卖半年的量。
面对这样惨淡的成绩单,任何一家车企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工厂要运转,员工要发工资,经销商要活下去,没有销量就没有一切。
所以,降价就成了它能想到的最直接、也最无奈的自救办法,先活下去再说。
那么,更深层的问题就来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或者说在网上很多人的嘴里,捷豹似乎一直是个不错的车,怎么就混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呢?
这就需要咱们一层一层地拨开那些笼罩在它身上的光环,看看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
很多人一提到捷豹,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用料。
总有人会说,你看人家捷豹,多讲究,全铝合金的悬挂,车身很多地方也用铝,这叫轻量化,是高级感的体现,也是操控好的基础。
听起来确实特别有道理,用料扎实嘛。
但是,咱们不能光听广告词,得看看实际情况。
就拿这次降价的主角捷豹XEL来说,它虽然宣传自己用了大量的铝材,但它的车重达到了惊人的两吨一八,也就是2180公斤。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作为对比,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宝马3系,车身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整备质量也才一吨六多。
这台捷豹足足比宝马3系重了差不多半吨,相当于车里随时都多坐了四五个成年人。
这就让人很纳闷了,您这所谓的“轻量化”铝合金,到底用在了哪里?
难道这铝是实心的吗?
背着这么沉的“包袱”,再好的轻量化概念也成了一句空话。
说完用料,再来说说操控。
这也是捷豹粉丝们最引以为傲的一点。
什么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什么前置后驱的布局,还有那传说中的前后50:50的完美重量分配,这些硬件参数单拎出来,确实都是运动型轿车的顶级配置。
可是,一辆车开起来到底好不好,不是光看硬件堆得有多高,更关键的是整体的调校和匹配。
而捷豹在这方面,尤其是变速箱的调校上,可以说是犯了大忌。
它用的是大名鼎鼎的德国采埃孚8AT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在宝马车上用得出神入化,换挡又快又平顺,非常聪明。
可到了捷豹这里,就好像水土不服一样。
一台参数很漂亮的250马力高功率发动机,配上这台顶级变速箱,结果百公里加速成绩还跑不过人家宝马3系的低功率版本。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明明内力深厚,招式也都是顶级的,但就是手脚不协调,打起架来总是慢半拍。
在日常驾驶中,这台变速箱的顿挫和闯动也时常被人诟病,严重影响了驾驶的平顺性和高级感。
所以,那些天天把“操控一流”挂在嘴边的人,可能真的只是看懂了配置表,而没有真正长时间地去开一开这台车。
最后,咱们再聊聊那个所谓的“英伦贵族”气质。
确实,捷豹的设计一直有它的独到之处,那种优雅又带点凶猛的劲儿,让它在一众德系豪华车里显得与众不同。
很多人选择它,就是为了这份独特。
但是,这份“贵族”气质的背后,是需要车主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的。
首先就是油耗,官方公布的工信部油耗是百公里8升,但根据大量车主的实际反馈,日常在市区里开,油耗轻松上到十一二升,妥妥的“油老虎”一只,比同级别的奔驰宝马奥迪都要高出一截。
其次,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它的维修保养也是个大问题。
零配件价格贵,而且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修,一旦车子出了点毛病,维修的费用和时间成本都相当高。
再加上它在质量稳定性方面的口碑一直不算太好,小毛病多的说法也时常能听到。
当一份独特的气质,需要你用高昂的油费、维修费和糟糕的保值率来买单时,这份气质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捷豹也不是没有过辉煌的时候。
早在2017年,它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也曾达到过十四万辆的规模,中国一度是它全球最大的市场。
但从那以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捷豹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强势崛起,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而来,彻底改变了大家对“好车”的定义。
当下的中国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不仅要机械素质,我们还要智能化的座舱、好用的车机系统、先进的辅助驾驶功能,以及无微不至的售后服务。
而这些,恰恰都是捷豹的短板。
它依然固执地守着自己那套“驾驶乐趣”、“英伦风情”的陈旧故事,却没看到,外面的世界早已换了人间。
很多人总觉得奔驰宝马奥迪卖得好,全靠品牌和营销,是“割韭菜”。
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太片面了。
BBA之所以能常年稳坐销量榜前列,正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力更均衡,产品线更丰富,服务网络更健全,并且它们始终在努力跟上市场的变化。
这些体系化的实力,绝不是一个日渐边缘化的小众品牌可以轻易挑战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次降到十五万多,能救活捷豹吗?
恐怕很难。
降价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在短期内吸引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清理一些库存,但它也几乎是把自己最后一点“豪华品牌”的尊严给扔掉了。
当一个豪华品牌的价格和普通合资品牌甚至国产品牌重叠时,它的品牌价值也就所剩无几了。
更重要的是,降价并没有解决它产品力落后、技术更新缓慢、质量口碑不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盲目崇拜外国logo的阶段。
花同样的钱,我们完全可以买到一台配置更高、技术更新、体验更好的国产车。
捷豹的这一跤,是市场给所有不思进取的传统车企敲响的一记警钟:时代变了,跟不上变化的,终将被无情地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