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行业里,谈到新能源汽车用的电池,特别是三元锂,大家心里大都明白它的问题。虽然三元锂在产能和续航上可能比磷酸铁锂(铁锂)更有优势,但细看下来,安全性和成本却成了硬伤。
最近我翻了下笔记,碰到一个修理工都摇头的点儿。一次,他给一辆三元锂电池的车换芯,拆开包后发现,里面那几个搁在一起的扣子式电芯,居然全是钴红色外壳,像极了马上要爆炸的炸药包。"你知道吗?"他一边拆一边说,"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针刺,可能瞬间就热失控了。去年疫情高峰期,起火的新能源车,78%以上都是用三元的"。
这也是有数据支撑的。我们知道,三元锂的热稳定性相较于铁锂差不少。在高温或者受到外力冲击时,很容易引发热失控。去年某起火事故,车一被点燃,几个秒,温度就飙到800℃。你说,这怎么不让人担心?其实别的小品牌也在用,像某个新出现的公司,强调自家的三元更安全,但我觉得他们可能只是在心里美。
这点上,我真不懂为什么还会有人为了略微的续航提升,冒这个风险——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有关系。一辆60kWh的电池,铁锂一套成本大概0.6元/Wh,三元锂光电池成本就能到0.85元/Wh。光这个差价,就差出差不多1.5万元。这还不算维修贵,三元锂的损坏想换芯,不像磷酸铁锂只拆一颗电芯那么简单,还得拆整块包,工时费轻松超过2万块。
这些年,我发现,虽然三元锂理论上续航可以再长点,能充电快点,但它的循环寿命明显短一些。一般能撑2000次充放,而铁锂呢,那边写的是3500次甚至更高。现实中,五年之后,三元锂电池可能只剩80%以下的容量,用不了多久,性能就明显衰退了。相比之下,铁锂的表现更加持久,维护起来也方便。你说,年轻的用户,真的会考虑这个?觉得续航无底线,安全不重要?
说到趋势,市场已经悄然变了。比亚迪的刀片铁锂砸中市场一角,连特斯拉的基础款Model 3也开始换铁锂。小鹏G6直接抛弃三元锂,只用铁锂了。这背后除了成本和安全,还因为国家政策对稀有金属的限制变严,宁德时代也在研发神行超充铁锂,逐步压缩三元产线。
顺带一提,我经常在$某经销朋友那听到的话:你这车,烧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正是因为安全风控越来越严,铁锂的占比在增长,几乎可以说,市场的趋势偏向于更安全、更耐用,而三元锂就像那种高性能但稍微冒险的衣服,穿在身上买一下就得考虑清楚。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其实我一直在琢磨,成本和续航的平衡到底哪里才算合理?拿百公里油耗算,咱们的新能源车算起来,大概4-6元电费,跑100公里当然比油便宜,但还有电池的维护、换件这些隐形开支。没有细算,不知道我猜得是不是太乐观。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经销商展示的一台车,这车还挺漂亮。我心想,外观无所谓,但安全才能不能省,不然真的会成为未来的隐形杀手。但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工艺和材料,其实还没到可以完全放心的地步?我还是在犹豫: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种铁锂+高能量密度混合的方案?其实我觉得没想到过,但也不一定完全不可能。
你说,咱们行业的变数总这么多,选车时到底该更关心哪个点?安全?成本?还是别的什么?其实我一直在想,也许,最需要的,是个冷静观察、理性分析的心态。反正最后还是要自己按着心里的底线走。
这中间有个细节想跟你分享。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售后说你这个三元锂电池,修起来特别麻烦,要换一组整包,休息一天都不够,价钱还贵得离谱。他笑着说,这电池啊,真的是个搬运工。听完我也觉得,未来还是得想办法把成本降下来,要不现在的技术限制,总让人觉得安全堪忧。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怎么看。你会不会觉得,其实我们对这个市场的还是像个笼中鸟,明知道飞得不远,但还得每次飞之前,掂量掂量自己负重有多重。
也不知道,这样的猜测是不是太微妙,但我就觉得,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个——让人安心的点上来的。你说,是不是?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