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车看中国,中国客车看河南。
河南省是我国客车制造的高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客车制造企业——郑州宇通客车。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有着“中巴王”之称的河南少林客车,才最鼎鼎有名。
那么少林客车都经历了什么?
【蹭“少林”IP,一炮而红】
1983年,一部《少林寺》电影让李连杰成了全民偶像,也给了郑州荥阳一家小厂灵感。他们用郑州130卡车底盘捣鼓出的旅行客车,果断贴上“少林”商标。这波操作堪比今天的“网红带货”,SLG620型客车瞬间卖爆。
到1985年,这个曾经发不出工资的厂子,年产值冲上300万元,成了河南省的明星企业。更绝的是,当国家整顿汽车行业、河南关停近20家车企时,少林客车竟挺过了大洗牌。
【中巴之王,县城公交霸主】
90年代,少林客车彻底开挂。搭载扬柴发动机的19座轻型客车,跑遍了中国城乡的柏油路和土路。1997年股份化改制后,少林客车年销量杀进全国前五,中巴车型稳坐头把交椅。
那些年,你随便走进一个县城,公交车上十有八九印着“少林”二字;2004年,它甚至一口气向哈萨克斯坦出口1000辆客车,创下行业纪录。江湖人称“中巴王”,实至名归。
【豪赌大客车,却踩中骗补雷】
巅峰期的少林客车,偏偏动了“跨界”的念头。2008年后,它砸钱研发豪华“星际”大客车,结果市场不买账;转头又搞地产、办学校、卖食品,副业个个赔钱,全靠卖中巴车输血。
更致命的是2016年——少林客车因“补贴”被重罚,资金链彻底断裂。2021年,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黯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网友唏嘘:“少林功夫,终究没打过资本市场的‘七伤拳’。”
【少林vs宇通:河南客车的AB面】
同为郑州车企,少林和宇通像是命运的镜像。少林靠中巴车封王时,宇通埋头钻研大巴技术;少林跨界“多元化”时,宇通死磕新能源和海外市场。
如今,宇通成了全球客车老大,少林却连郑州街头都难觅踪影。一位老员工苦笑:“当年我们出口30国,宇通还是小弟,现在人家一辆大巴顶我们十辆中巴。”
【尾声:流水线重启,辉煌难复制】
如今的少林客车厂,经过破产重整后悄然复产,车间里再次响起机器轰鸣声。只是江湖早已变天:新能源客车遍地跑,城乡中巴车被电动车取代,年轻人连“少林”这个牌子都没听过。
河南制造的荣光与阵痛,在这家老厂身上刻得格外深——它提醒人们,抓得住风口是本事,守得住江山才是真功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