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朋友小刘去4S店提车,销售热情推荐“原厂升级真皮座椅”,号称价值8000元。
他当场心动加装,结果半个月后发现座椅边角开裂,一查竟是第三方小作坊的劣质仿皮。
更气人的是,同款座椅在汽配城只要1800元,还包安装!
1. 裸车价背后全是坑,你以为的优惠可能只是话术
销售开口闭口“综合优惠5万”,但仔细一问才发现,这钱根本不是从车价里扣。
所谓的“优惠”可能包含置换补贴、贷款贴息,甚至送你10次保养券凑数。
真正要砍的是裸车价——直接要求4S店把指导价和成交价差额写进合同,少一分都是赚到。
网上有人爆料,某品牌热销车型标价20万,实际裸车价能砍到17.5万。
但销售会故意把购置税、保险混在一起报价,让消费者误以为总价便宜。
记住:购置税只和发票价挂钩,裸车价越低,税就越少,这才是真省钱!
2. 贷款买车水最深,0利率背后藏着一把刀
“厂家贴息零利息”的广告铺天盖地,但没人告诉你手续费能收贷款额的3%。
更狠的是,有4S店把车价优惠和贷款绑定,全款买车反而比贷款贵5000元。
最近还冒出“抵押GPS费”,强制在车上装定位器,一台设备敢收2980元!
业内人士透露,只要客户办分期,销售就能拿金融公司返点。
这就是为什么销售拼命劝你贷款,甚至威胁“全款不卖车”。
下次听到“贷款更划算”,直接反问:“能把手续费砍到500元以下吗? ”
3. 库存车当新车卖,轮胎一摸就露馅
杭州一位车主发现新车雨刮器生锈,销售解释“海边仓库湿度大”。
结果一查铭牌,车子竟是11个月前生产的,四条轮胎早已布满裂纹。
法律规定库存超1年必须提前告知,但很多店故意用“到港日期”混淆生产日期。
教你们一招:轮胎内侧的“3223”代表2023年第32周生产。
如果轮胎比整车早产3个月以上,这车八成是展车或试驾车。
碰上这种车别犹豫,至少再砍10%车价,否则转身就走!
4. 赠品清单玩文字游戏,送的都是地摊货
说好的“原厂脚垫”,提车时变成薄如纸片的化纤毡垫。
承诺的“全车贴膜”,结果侧窗膜透光率连30%都不到。
最坑的是保养券——限制必须买保险才给用,还要收200元工位费。
现在高端玩法是送“镀晶套餐”,号称价值5888元。
实际上用的材料成本不到200元,学徒工拿海绵随便抹两下就收工。
记住:所有赠品必须写明品牌型号,比如“3M晶锐70前挡膜+黑衣骑士侧后挡”。
5. 买保险的坑多到离谱,三责险保额也敢动手脚
4S店强推的“全险套餐”要价8000元,细看才发现包含划痕险、玻璃险。
更过分的是,有车主发现销售偷偷把三责险从200万改成100万,保费却按200万收。
还有人被收“新车驾意险”,其实和车险半点关系都没有!
今年爆出某合资品牌4S店,要求贷款客户必须买“指定修理厂专修险”。
保费比市场价高40%,出险后却只能去他们合作的修理厂。
记住:除了交强险,商业险只需买车损+三者(200万)+医保外用药,其他全是智商税!
6. 合同里埋雷最致命,一句话让你维权无门
见过合同里写“提车时按市场价调整车价”吗?
真有4S店在签合同后涨价,逼着客户补差价!
还有人在补充条款发现“车辆PDI检测费由买方承担”,这笔钱本该厂家支付。
最近的新套路是“提车期限双标”——合同只写客户超期不提车要扣钱。
但4S店延迟交车却不赔违约金,美其名曰“不可抗力”。
签字前必须盯着三点:车型配置精确到款型代码、赠品标注质保年限、逾期交车按日赔偿。
7. 售后保养才是暴利重灾区,换个空滤都敢要价
首保说是免费,结果开单时冒出“机油滤清器材料费”。
更离谱的是,有技师当着车主面把5W-30机油倒进发动机,转头却收0W-20的钱。
网友实测发现,4S店198元的空调滤芯,某东自营店同型号只卖49元。
现在流行推销“保养套餐”,买5次送1次看似划算。
但等你买完就发现,每次保养必须加购发动机清洗项目,否则不给用套餐。
记住:按保养手册做项目,凡是推荐“节气门清洗”“油路保养”的,直接让他出示故障码!
8. 上牌服务纯属抢钱,自己办能省2000元
销售说“代办上牌费2500元”,吓得人以为现在牌照是金子做的。
实际上工本费只要120元,车管所验车全程有工作人员指导。
有车主曝光,所谓代办就是让实习生开着你的车去排队,路上刮蹭还得自己走保险。
更恶心的是异地购车套路——4S店收3000元报备费,声称“外地户口必须交”。
其实国家早取消户籍限制,只要材料齐全,全国任意城市都能上牌。
别信销售吓唬你说“异地购车不质保”,厂家巴不得多卖一辆车!
结语:
看完这些套路,你还敢直接冲进4S店刷卡吗?
评论区说说你被坑得最惨的一次经历,点赞最高的送《4S店砍价话术模板》。
转发给要买车的朋友,省下的钱够加三年油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