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显示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亏电油耗2.9升每百公里,综合续航能跑2100公里。
到了2025年,比亚迪又通过OTA升级把亏电油耗进一步压到2.6升,创造了量产车的新纪录。
首发的秦L DM-i和海豹06 DM-i车型售价才9.98万起,直接把混动的门槛拉到10万以内。
在这之前,丰田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第五代THS混动系统,搭载在雷凌、卡罗拉锐放等车型上,一直以"全场景稳定省油"著称。
本田则继续优化自家的i-MMD混动系统,2025款雅阁的插电版综合油耗仅1.29升,纯电续航能跑82公里。
这三大混动系统,也就是丰田的THS、本田的i-MMD和比亚迪的DM-i,代表了当前混动技术的三条路线。
它们的工作逻辑完全不同,开起来的感受也差别很大。
有人说丰田THS高速省油但加速肉,有人说本田i-MMD市区加速猛但高速噪音大,还有人说比亚迪DMI市区纯电无敌但高速就一般。
这些评价都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三套系统的设计初心不一样。
今天咱们就来彻底扒清楚这三套系统到底怎么工作的,为啥开起来感觉差这么多。
第一部分:2024-2025混动市场激战,三大技术路线短兵相接
从数据上看,这场混动之争已经没有什么"纸面竞争"了,都是真刀真枪的市场对打。
2025年10月,比亚迪单月销量达到44.17万辆,创造了年内新高,其中混动车型贡献了绝对大头。
同期本田在中国的日子不太好过,9月销量仅5.45万辆,同比下滑13.1。
丰田在中国虽然销量表现还可以,但面对比亚迪的混动攻势,也不得不加快节奏推新品。
这不是普通的销量竞争,这是混动技术路线之争。
比亚迪用DM 5.0瞄准的是超长续航和纯电感受,丰田用第五代THS追求的是全场景稳定,本田用i-MMD打的是城市激进路线。
三条路线各有各的理由,也各有各的死忠粉。
先从比亚迪DM 5.0讲起,这套系统在2024年5月发布的时候就直接投下了"核弹"。
46.06的发动机热效率在当时是全球量产车最高纪录,这意味着比亚迪的发动机能把更多燃油转化成有效动力,浪费更少。
2.9升亏电油耗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像真的,但官方经过规范测试得出的,还进行了第三方认证。
2100公里的综合续航更是让人瞪眼,实际测试中甚至还跑出过2547公里的成绩。
到了2025年8月,比亚迪的OTA升级又把这个数字优化到2.6升,真是越来越狠。
这次升级不仅涉及硬件调校,还引入了AI油耗管理技术,意思是系统会根据你的驾驶习惯和路况自动调整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状态。
丰田的第五代THS虽然没有那么吓人的数字,但这套系统的成熟度是无可质疑的。
从1997年普锐斯算起,丰田的混动技术已经磨了30年,全球销售超过2000万辆混动车。
第五代THS在高速巡航时的表现是三套系统里最稳定的,也是最安静的。
目前搭载这套系统的车型包括新款卡罗拉锐放、新款雷凌等,都获得了市场认可。
本田i-MMD的故事有点不一样,这套系统从2013年雅阁混动开始用,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
本田押注的是大功率电机直驱,也就是说低速的时候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让电机干活。
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区加速特别猛,有点像增程式纯电车的感觉。
缺点是高速的时候虽然也省油,但因为没有复杂的变速箱,噪音控制不如丰田那么好。
现在的问题是,用户买车的时候真的被这些差异搞懵了。
论坛里经常看到有人问"DMI 5.0和THS 5.0哪个好",然后底下的评论就炸开了。
有人说自己的DM-i跑高速油耗涨到4升多,觉得被骗了。
有人说自己的THS低速加速响应慢,开起来特别肉。
还有人说i-MMD高速噪音大得不行,简直像大车一样。
这些吐槽其实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就是这三套系统的设计取舍完全不一样。
你不能指望一套系统在所有场景下都是最优的,这违反了工程学的基本规律。
选择就是权衡,而这三套系统的权衡方式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THS、i-MMD、DMI到底咋工作的?关键词"动力分配逻辑"
要真正理解三套系统的差异,必须得从它们的核心工作原理讲起。
先说丰田的THS,这套系统的心脏是一个叫行星齿轮组的东西。
你可以把这个装置想象成一个"智能调度员",它连接了发动机、两个电机(一个发电、一个驱动)和车轮。
这个调度员的工作方式是让发动机尽可能多地直接驱动车轮,因为发动机直驱的效率最高。
具体怎么操作呢?当你开着THS混动车在市区慢慢跟车的时候,车速如果低于40公里,发动机就会"躺平",纯靠电机来驱动车轮。
这时候电池在供电,油箱在休息。
一旦你踩油门想急加速,或者车速上升到60多公里的时候,发动机就会启动。
但启动的方式很聪明,行星齿轮组会自动协调发动机和电机的转速,让两者的力量加起来驱动车轮。
同时,如果你没有深踩油门,多余的动力还会被用来发电,充进电池。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THS在高速巡航的时候(比如100公里以上)表现特别好。
因为发动机这时候刚好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直接驱动车轮,燃油效率堪称一流。
实际上市面上用THS系统的车型,高速油耗通常在3.1升到3.8升之间,是三套系统里高速最省油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市区低速急加速的时候,发动机和电机需要"协商",动力响应就会慢半拍。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THS的车开起来有点"肉"。
用户踩下油门以后,发动机需要一个启动和加速过程,电机也要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整个系统的反应时间就比纯燃油车长一些。
再看本田的i-MMD,这套系统的逻辑就简单粗暴得多了。
核心理念就四个字"电机为主"。
在i-MMD的设计里,有一个大功率的电机(2025款雅阁混动电机功率135千瓦),还有一个相对不那么大的发动机。
i-MMD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市区开车,特别是堵车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什么?
频繁的停停走走,没有特别高的速度。
那i-MMD怎么做?直接让电机干活,发动机仅仅是充当"发电站"的角色。
汽油被烧进发动机,但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通过电机来转化动力。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电机驱动可以在低速的时候提供最大扭矩。
也就是说,从静止加速到三四十公里,电机能提供的力气比发动机还大。
所以i-MMD的车开起来,在市区低速加速特别快,能甩同级的燃油车好几条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本田i-MMD的车"加速猛"。
但当你上了高速,车速稳定在80公里以上的时候,i-MMD的逻辑就变了。
这时候发动机会直接驱动车轮,电机退出一线,只在需要加速的时候才进来辅助。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高速巡航的效率。
不过因为没有丰太那样的行星齿轮组来细致调整,发动机直驱的时候噪音相对会大一些。
有人开过i-MMD的车会说,上高速以后突然就有"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音,这就是这个原因。
发动机直接连在车轮上,每个转速变化都能直接感受到,这不像丰田那样被行星齿轮组"软化"了。
最后是比亚迪的DM-i,这套系统的哲学可以概括为"能用电就不用油"。
比亚迪为了这套系统倒是花了血本,搭载的电池容量特别大,比如秦L DM-i用的是18.3度电的电池。
这个容量放在混动车里算相当可以的。
DM-i的工作逻辑是这样的,市区开车,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这车就是一台纯电车。
发动机完全不参与,纯靠电池和驱动电机。
这时候开起来是最安静的,也最像纯电车的体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比亚迪DM-i车主会觉得"市区开起来和纯电车一样"。
当车速上到60到80公里,或者电量开始下降的时候,发动机就会启动。
但这时候它也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启动发电模式,给电池充电。
同时电机继续驱动车轮。
这种模式叫"增程模式",有点像纯电车配了个充电宝。
只有当你上了高速(比如100公里以上)且需要保持高速度的时候,或者电量特别低的时候,发动机才会直接参与驱动。
这时候电机也会辅助,两者合力推动车轮。
这套系统在市区和低速的优势无可置疑。
因为电池容量大、电机功率也不小,完全可以满足市区的需求。
官方数据显示DM-i的市区综合油耗能低到3升以内,实测亏电油耗有的时候还能低于2.6升。
但高速就不一样了。
如果高速上电量不足,发动机就得既发电又驱动,负荷加大了。
这时候油耗会明显上升,有时候能到3.8升甚至4升多。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用户说"DM-i高速不如THS省油"。
三套系统的工作逻辑总结下来就是这样,丰田THS是"协调者",始终让发动机工作在最优效率区间。
本田i-MMD是"电机优先型",低速靠电机,高速让发动机上。
比亚迪DM-i是"电池优先型",能用电就用,发动机是备选方案。
这三种逻辑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就是设计师的哲学不同。
选哪一个,取决于你的用车场景。
第三部分:为啥三套系统开起来感觉差这么多?本质是"设计目标"不同
这个问题要从汽车制造商的出发点讲起。
丰田为什么设计THS这样的系统?
因为丰田的理想是"不管什么路况,这台车都应该省油又稳定"。
THS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么让发动机尽可能多地工作在高效区间。
所以行星齿轮组这个装置就诞生了。
结果是什么?高速巡航的时候THS无敌。
发动机刚好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直接驱动车轮,油耗低得不行。
但低速的时候,因为发动机和电机需要"商量",反应时间就长了一点。
这就是"全场景均衡"的代价,你不能在所有场景都是最快的,但每个场景都不会太差。
本田为什么设计i-MMD这样的系统?
本田的目标是"在城市通勤这种高频场景里,提供最爽快的驾驶感受"。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堵车是日常,低速加速的机会很多。
所以本田就决定,与其让发动机和电机合力,不如直接用大功率电机驱动。
这样的话,低速加速就能达到极致。
结果是什么?市区开起来特别爽,低速零加速能甩燃油车。
用户踩油门就有反应,不用等。
但高速的时候就有所取舍,因为发动机直驱没有行星齿轮组那样的精细调控,所以油耗和噪音都会多一些。
这就是"激进电驱路线"的代价。
比亚迪为什么设计DM-i这样的系统?
比亚迪的目标是"给中国消费者提供纯电的体验,但不用担心续航"。
中国消费者已经用上了越来越多的纯电车,也被续航焦虑支配过。
所以比亚迪就想,能不能做一台看起来是混动,开起来像纯电的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比亚迪不惜用大容量电池,牺牲了一部分高速的效率。
在大部分市区路况,这台车就是纯电。
用户每天开着一台混动车,却有纯电车的感受。
结果是什么?市区几乎无敌,开起来最像纯电车。
综合续航特别长,2100公里起跳。
但高速的时候,因为电池容量被优先用来支持市区纯电,高速上电量不足的话,效率就要打折扣。
这就是"灵活省电路线"的代价。
三套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它们的取舍方向。
丰田是"稳健派",追求全面均衡。
本田是"激进派",押注低速体验。
比亚迪是"机智派",综合考虑续航和体验。
没有谁更好,就看你的用车场景。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网上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咱们挑几个典型的解答一下。
有人说"我看网上一个视频,DMI 5.0高速油耗是3.8升,THS 5.0是3.1升,那是不是DMI不如THS啊?"
这个问题挺代表性的,因为很多人就是被这种片面的对比搞懵了。
确实在高速巡航这一个场景上,THS表现比DMI好。
但你要知道,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结果。
THS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发动机在高速时工作在最优效率,所以高速省油是它的主场。
而DMI的设计是倾向于市区,牺牲了一点高速效率换取市区的纯电体验和超长续航。
如果你的用车场景是80去走高速,那选THS确实更合适。
但如果你是市区占70以上,高速只是偶尔出去,那DMI的总体油耗可能反而比THS低。
因为市区DMI能低到3升以内,而THS在市区也需要4升多。
还有人问"DMI官宣2.9升,为啥我开的实际油耗这么高?"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用户开始思考官方数据和实际油耗的差异了。
官方的2.9升是在NEDC工况下测出来的,这个工况包含很多低速和怠速场景,不代表真实驾驶。
真实驾驶的时候,你会跑高速、会急加速、会开空调,这些都会增加油耗。
所以实测3.2升到3.8升很正常,不用觉得被骗了。
但是,就算是3.8升,也比同级的纯燃油车(通常6升到8升)省一半还多。
这才是混动车值得买的地方。
再有人问"THS和DMI哪个保值率更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二手车市场,短期内可能还看不太出来。
但从长期看,THS因为丰田的品牌保值率和成熟度,在二手车市场可能会更吃香。
但DMI现在销量特别猛,保有量在快速上升,这对保值率也有帮助。
三五年以后怎么样,还真难说。
还有个问题很有意思,有人问"我开THS低速加速反应慢,我是不是买错车了?"
这不是买错车,这是选择的结果。
THS的低速响应相对慢一些,这是为了追求全场景稳定和高速省油而做出的取舍。
如果你介意低速加速的反应,其实应该选i-MMD,因为i-MMD的电机直驱在低速加速方面表现最好。
还有人说"我听说DMI高速只能靠发动机硬扛,很吃力?"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绝对。
如果你的电量还有一些,电机还是会辅助的。
只有电量特别低的时候,才是发动机单独驱动。
而且发动机的功率(比如秦L DM-i用的115千瓦)也不小,驱动这个级别的轿车完全没问题。
不过高速的时候,如果你习惯了纯电车的安静,有发动机参与的声音确实会明显一些。
最后有个常见问题,有人说"为什么同样都是混动,价格差这么多?"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成本结构不一样。
THS因为技术成熟、产量大,成本相对低一些,所以搭载THS的车型通常价格比较亲民。
DMI因为电池成本高(大容量电池贵),所以整车成本相对高一些。
但考虑到续航长、市区省油,这个成本其实也还算合理。
i-MMD呢,因为本田在中国的销量现在比较弱,导致产量相对低,成本摊销不够充分,价格相对也比较高。
结语:混动技术的"三国杀",没有绝对赢家
站在2025年11月这个时间点回看,混动市场的竞争确实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比亚迪用DMI 5.0连续刷新纪录,10月销量44.17万辆创年内新高,混动占了大头。
丰田用成熟的THS继续巩固高端市场,虽然销量被比亚迪压过,但品牌溢价还在。
本田的i-MMD系统虽然技术先进,但在中国市场面临了销量压力。
这三套系统各有千秋,谁更强其实没有绝对答案。
THS适合那些看重稳定性、高速续航多、品牌溢价的消费者。
i-MMD适合那些经常在市区驾驶、追求加速感受的消费者。
DMI适合那些想要超长续航、追求纯电感受、综合考虑成本的消费者。
买混动车的时候,不要只看综合油耗这一个数字。
油耗数字好看,也得考虑实际用车场景。
你是80下高速的差旅人士,还是天天在市区堵车的上班族?
你是想要最省油的方案,还是想要最舒服的驾驶感受?
你是看重品牌保值率,还是看重首次购买成本?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选哪套混动系统就不难了。
不存在绝对的"最优解",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案。
丰田、本田、比亚迪,三个品牌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都有各自的用户群体。
这种竞争对消费者是好事儿。
多年前混动市场被丰田一家独大,消费者没得选。
现在有三条路线可选,还能互相较劲把技术推向极限。
下一步会怎么样,咱们就拭目以待。
也许明年比亚迪DM 6.0就出来了,或者丰田第六代THS也不远了,本田的i-MMD也会继续升级。
技术竞争永远是好的,最后赢的永远是消费者。
最后抛个问题给各位,如果你预算20万买一台混动家轿,是选"稳定省油王"的丰田THS、"城市暴躁王"的本田i-MMD,还是"超长续航王"的比亚迪DMI?
这个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就看你自己怎么权衡。
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