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攀爬事故,奇瑞汽车紧急致歉暴露风险

一辆SUV在陡峭石阶上突然倒滑,撞断护栏,悬停在999级“天梯”边缘——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2025年11月12日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真实一幕。奇瑞风云X3L的攀爬测试,本意为展示车辆性能,却因一根卸扣脱落,演变为一场公共安全与生态敏感地带的高风险暴露。

事发次日,奇瑞致歉,承认“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疏漏”。景区称活动已报备,但未获省级林业部门审批。一场商业挑战,撞开的不只是石质护栏,更是企业营销、公共管理与自然保护之间本应牢固的防线。

奇瑞并非没有安全体系。其“全维安全防护”理念贯穿研发,年投入超1500台车做极限测试,甚至建立AI预警系统。可这套严密逻辑,在营销端却出现断层。技术验证在封闭场地,而营销表演却闯入开放景区。安全绳固定点这种基础环节的失效,暴露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流程失控——当“挑战不可能”成为传播爆点,风险评估便容易让位于流量冲动。

这已非奇瑞首次因激进营销翻车。2025年5月,高管公开贬损竞品引发舆论风暴,公司紧急切割。此次天门山事故,再次凸显其营销体系的风险盲区:技术安全有制度,但营销行为无边界。极限测试若脱离科学验证框架,沦为视觉奇观的堆砌,再完善的安全理念也会在落地时崩解。

国家级森林公园本非商业测试的合法舞台。根据国家林草局规定,此类活动原则上禁止,除非纳入总体规划并经严格审批。天门山活动仅报备景区管理处,未通过省级林业部门审查,程序已然越界。即便未造成生态破坏,但风险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公共资源不该成为企业营销的试验场。

营销创新与公共安全的平衡点,在于“可承受的代价”。车辆失控若发生在无人路段,或是封闭赛道,尚属可控风险。但当测试置于日均数千游客通行的“天梯”,任何意外都可能升级为公共事件。奇瑞的道歉虽快,但赔偿护栏易,重建信任难。

真正的安全,不是出事后的致歉,而是事前的克制。

当企业把自然地标当作流量背景板,

那根断裂的卸扣,

正是商业野心撞上公共责任时,

最刺耳的警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