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汽车上CVT无级变速箱的讨论就没停过,大伙儿一聊起来,总有人会皱着眉头说这东西太“娇气”,不耐用,特别是很多日系车上都在用,时间一长就容易出问题,修起来还特别贵。
这事儿听多了,心里难免犯嘀咕:这到底是技术本身就不行,还是厂家故意留的“后门”,好让我们多掏点维修费呢?
今天,咱们就不听那些云里雾里的宣传了,直接把目光投向最懂这玩意儿的修车厂,听听那些天天跟变速箱打交道的师傅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他们会用拆开的零件和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毁掉这台精密机器的,可能不是设计图纸,而是我们踩在油门上的那只脚。
咱们先说说一个最常见,也最致命的坏习惯:车还没完全停稳,就急着换挡。
这个场景您肯定不陌生,在停车场里挪车,或者路边侧方停车,车子还带着一点向前的惯性,为了抢时间,脚下刹车还没踩到底,右手已经“咔”一下把挡杆从前进挡(D挡)推到了倒车挡(R挡)。
车身猛地一震,您可能还觉得自个儿操作行云流水,一步到位。
可您不知道,就在这一下,您的变速箱内部已经经历了一场“海啸”。
CVT变速箱的核心动力传输,靠的是一根由几百片薄钢片叠起来的钢带,它在两个锥形轮盘之间跑动,通过改变接触直径来实现变速。
当您在D挡前进时,发动机的力量正通过这根钢带,把它往一个方向使劲拉。
您猛地一挂R挡,变速箱的控制系统会立刻命令液压油路反转,让钢带往相反的方向受力。
这一正一反的巨大撕扯力,在不到一秒钟内全部作用在钢带上。
有维修师傅打过比方,这好比让一个全速奔跑的人瞬间转身往回冲,他的膝盖和脚踝不受伤才怪。
钢带也是一样,它内部那些紧密贴合的钢片,在这种极端冲击下,层与层之间很容易产生错位和剥离,就像一块威化饼干被硬生生掰开一样。
一次两次可能只是造成了“内伤”,您感觉不到,但次数多了,钢带的金属疲劳就会急剧累积,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钢带突然断裂。
到那时候,断掉的钢带碎片在高速旋转的变速箱里就像子弹一样乱飞,把精密的锥轮和铝合金外壳打得伤痕累累,维修费用从几千块换个小零件,直接飙升到几万块钱更换整个变速箱总成,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教训。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就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弹射起步”。
红绿灯前排第一个,绿灯一亮,一脚油门到底,发动机转速瞬间轰到四五千转,车子“噌”地一下就窜了出去,感觉特别有面子。
这种驾驶方式对于传统的AT变速箱或者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可能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但对于CVT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咱们前面说了,CVT靠的是钢带和锥轮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
当您一脚地板油下去,发动机强大的扭矩会瞬间压在钢带上,这时候钢带和锥轮之间会产生剧烈的滑动摩擦。
有大学实验室做过测试,仅仅是连续十次这样的大油门起步,就能让钢带的表面温度飙升到160摄氏度以上。
要知道,变速箱油的正常工作温度也就是90度左右,超过120度就会报警了。
在160度这样的高温下,变速箱油的润滑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因为高温而碳化,失去作用。
更可怕的是,钢带表面那层用来增加耐磨性的特殊涂层,在这样的高温下会开始软化甚至熔化,一旦涂层失效,接下来就是金属和金属之间最原始的“硬碰硬”摩擦。
一次次的“激情”起步,就是在一次次地打磨您的锥轮和钢带。
一位本田车主就是因为迷上了这种起步方式,开了才三个月,变速箱就传出刺耳的异响,拆开一看,构成钢带的好几十层柔性钢环,已经断了十几层。
维修师傅说得一点不夸张,这样暴力开几次,对变速箱造成的疲劳损伤,比您正常温柔地开上好几万公里还要严重。
第三个“杀手”,是很多人在冬天都会犯的毛病:冷车状态下就暴力驾驶。
尤其是在北方,车在外面冻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着急上班,点着火,看转速表下来一点就挂挡走人,而且一上路就大脚油门提速。
这个行为在修车师傅看来,等同于在给变速箱判“死刑”。
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变速箱油。
在低温环境下,变速箱油会变得非常黏稠,就像咱们冬天里的蜂蜜一样,流动性很差。
您刚启动车子的时候,油泵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这些黏糊糊的油液输送到变速箱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钢带和锥轮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润滑油膜。
如果您不等油液充分润滑就大脚油门,就等于是在让钢带和锥轮“干磨”。
本来金属在低温下就更脆,再加上没有油膜的保护和缓冲,巨大的摩擦力很容易在钢带表面造成肉眼看不见的细微裂纹。
这些裂纹在当时可能没什么影响,但随着您日后的正常使用,它会像玻璃上的裂痕一样,越扩越大,直到某一天彻底断裂。
所以很多东北地区的修理厂都说,每年开春以后,都是CVT变速箱故障的高峰期,很多车其实里程数并不多,但拆开一看,问题都是在冬天暴力驾驶时埋下的祸根。
当然,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驾驶习惯,也有些片面。
咱们也得看到,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商业上的考量。
比如,有些品牌的CVT变速箱保修期通常是3年或10万公里,而由不良驾驶习惯造成的损伤,往往有一个3到5年的潜伏期。
这就意味着,很多问题都是在车辆刚刚开出保修期之后才集中爆发,那时候车主就只能自掏腰包进行维修了。
而且CVT变速箱的维修利润确实不低,换个阀体、换个锥轮,费用动辄上万,这也让一些售后渠道乐于见到这类故障的发生。
不过,值得我们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在变速箱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不仅在结构设计上对CVT进行了强化,更重要的是,在售后服务上给出了更大的诚意,比如提供更长的质保期,甚至是首任车主终身质保。
这种自信和担当,无疑给了消费者更多的保障,也从侧面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可靠、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有它的设计特点和使用边界。
作为车主,我们与其抱怨它“娇气”,不如多花点心思去了解它、善待它。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改变几个小习惯。
比如起步时,学着温柔一点,别总想着第一个冲出去,让油门踩得平缓一些,给变速箱一个反应的时间。
到达目的地后,别急着熄火,可以挂在N挡上让车子怠速运转半分钟,让变速箱油循环一下,带走内部的热量,帮助它均匀冷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再相信什么“终身免维护”的说法了,变速箱油和机油一样,也是有寿命的,到了公里数就一定要去更换。
做好了这几点,你会发现,你车上的那台CVT变速箱,远比你想象中要耐用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