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

5月13日,一则“合众新能源汽车被申请破产”的消息引爆网络。作为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因广告公司起诉进入司法程序,尽管哪吒汽车次日回应称“未主动申请破产”,但负债率217%、销量腰斩、供应商断供等数据,已暴露其深陷危机。三年前,这家企业曾以年销15.2万辆碾压“蔚小理”,如今却从巅峰跌落,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战略失误,更是新能源行业洗牌的残酷现实。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低价策略成双刃剑:吃透B端却丢了C端

哪吒汽车的崛起源于精准踩中“下沉市场”红利。2020年前后,当其他新势力扎堆高端赛道时,哪吒以5万-10万元车型主攻B端出行平台,迅速打开销量。哪吒V和哪吒U一度占据三四线城市半壁江山,2022年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但这一策略如同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B端导致品牌价值薄弱,个人消费者认知度低。当比亚迪、零跑等车企发力10万-20万元主流区间时,哪吒汽车产品仍停留在低端市场,用户黏性不足的短板彻底暴露。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高端化“画虎不成”:技术短板拖累转型

为撕掉“低端标签”,哪吒汽车在2022年推出售价20万元的哪吒S,并计划开发大型7座SUV。但其智能化水平与竞品差距显著,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缓慢,最终哪吒S年销量不足万辆,高端车型目标完成率仅51%。业内人士评价,这好比“麻袋绣花——底子太差”,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强行冲高,反而消耗研发资源,导致中端市场失守、高端市场溃败。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管理失控酿恶果:研发砍半、渠道崩盘

企业内部问题同样致命。2021年至2024年,哪吒汽车研发投入占比从12.3%暴跌至3.2%,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停滞。与此同时,销售端为冲销量向经销商压库,导致终端价格混乱,用户服务口碑崩塌。2024年宁德时代、博世等核心供应商因欠款断供,生产线停摆;2025年20家经销商代表集体维权,官方App瘫痪,供应链和渠道体系全面瓦解。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资本撤退雪上加霜:250亿估值泡沫破裂

资本市场的变化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1年哪吒汽车估值高达250亿元,吸引深创投等机构押注。但随着亏损扩大,2024年华鼎资本等早期投资者撤离,地方国资接盘后输血有限。2025年E轮融资30亿元需优先偿债,实际到账遥遥无期。更严峻的是,债务重组方案要求70%供应商欠款转为股权(估值缩水99.89%),这种“割肉续命”的操作进一步打击产业链信心。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行业洗牌警示录:没有技术的规模都是泡沫

哪吒汽车的案例印证了新能源赛道的生存法则:低价策略只能打开市场,却无法构筑护城河。对比特斯拉和比亚迪,前者靠自动驾驶技术溢价,后者凭刀片电池和垂直整合控成本,而哪吒汽车既无技术壁垒,又未建立差异化优势。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注定淘汰。正如手机行业诺基亚的倒下,市场从不相信“性价比神话”,只认可技术话语权。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海外救不了“ICU”:债务转股恐陷恶性循环

试图通过海外市场回血的策略也遭遇重挫。2024年哪吒汽车在泰国销量1.2万辆,但仅为目标的30%,且依赖高价策略维持现金流。随着比亚迪、长城加速东南亚布局,哪吒的海外空间被持续挤压。更危险的是,债务转股方案将风险转嫁给供应商,若后续融资不到位,产业链反噬或将引发更大规模崩盘。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神话破灭后的思考:

哪吒汽车从黑马到困兽的历程,给行业留下深刻教训:资本催生的规模泡沫终会破裂,唯有技术深耕和用户运营才能立足。

从“销冠”到“被破产”:哪吒汽车三年神话为何一夜崩塌?-有驾

其命运也引发争议:当国资成为最后接盘者,这场自救是绝地反击还是饮鸩止渴?市场等待答案,但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了

(素材和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