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及宝马i3电池的20年使用寿命时,鲍尔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他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验证。详细而言,这款电池的续航表现甚至达到了20年9个月的惊人水平。在超过这一期限后,电池经充电仍可保持原有容量的80%效能。
对于鲍尔的这一观点,丹尼斯拉克切夫在补充时提到,鲍尔并未触及电极设计的一个关键议题。实际上,高能量密度值是通过锂离子可吸附的表面积来界定的。例如,通过纳米结构增加电极表面的孔隙率,进而控制其比表面积,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极材料。然而,增加电极表面积是一项成本高昂的工序,且需经过严格的测试来确保元件的耐热性和动态性能。因此,在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之间,人们常采用金材料作为平衡。
宝马正是通过采用低能量密度电池实现了其目标。尽管这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在仔细比较电池组件的各项细节后,谁将显露更多弱点,仍是一个待解的谜题。
在2013年的一次访谈中,鲍尔提及这些长寿命电池存在价格权衡问题,但他并未具体透露价格细节,仅指出宝马的电池组件成本高于特斯拉。显然,宝马i3的这款使用寿命长达20年的电池组件,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其每千瓦时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不过,这并未给宝马在电池管理方面带来太多负担,因为成本仅维持在每千瓦时250-300欧元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采访发生在2013年,但时至今日,电池价格无疑已发生显著变化。
对此,丹尼斯拉克切夫在美国回应称,如果鲍尔能够提供宝马与特斯拉电池在成本、能量密度以及体积密度等方面的详细对比数据,那么他的言论才更具说服力。随着电池寿命逐渐成为电池管理的核心问题,包括耐热性、80%荷电状态、按需放电能力以及最大消耗管理等方面,对锂离子化学工艺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少。除非有新的化学工艺出现,如锂空气电池、液流电池或其他混合电池等,否则这一趋势不太可能逆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