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0毫米的车长,687匹马力,140公里纯电续航——这辆猛士M817还没上市就闹得沸沸扬扬。插电混动系统搭配1.5T发动机,续航1300公里,馈电油耗7.24L/100公里,数据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但问题是,32.99万元的Pro版和35.99万元的Max版,到底值不值得?有人觉得越野车就该粗犷硬朗,有人觉得智能座舱才是王道。当科技遇上野性,这场关于豪华与性能的较量,究竟谁是赢家?
有人质疑猛士M817的定价太高,毕竟同级别的坦克500起售价才20万出头。但支持者认为,这车配备华为鸿蒙座舱5、六块智能屏幕、丹拿音响和Nappa真皮座椅,连冰箱都能智能控制,哪是普通越野车能比的?更别提它还支持车位到车位P2P 2.0和高速NCA功能,停车倒车都能交给电脑。可问题是,这么贵的越野车,真能兼顾日常代步和极限越野吗?厂商承诺的“城市SUV的豪华体验+皮卡级的越野能力”,听起来诱人,实际表现到底如何?
猛士M817的车身尺寸在同级别里堪称“巨无霸”,轴距3米多,后备厢放倒能装2112升,二排座椅放倒后直接变成移动的家。内饰上更是下血本,加热通风按摩座椅、18扬声器音响、智能冷暖冰箱一应俱全。科技配置同样拉满,华为鸿蒙座舱5配合15.6英寸中控屏,语音控制空调、导航甚至空调都行。可也有网友吐槽:“这车这么重,市区开会不会像开装甲车?”还有人调侃:“插混越野?还不如直接买坦克,省心!”
虽然猛士M817的参数亮眼,但真正懂越野的老饕们却指出一个硬伤:它没用承载式车身,而是传统非承载车身。这意味着虽然越野性能不错,但城市驾驶时会更颠簸,高速稳定性也不如同级轿车。900毫米的涉水深度在硬派越野车里不算突出,而纯电续航140公里,对于长途越野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有人翻出猛士917的旧账:“上一代车型油耗高、故障多,现在升级就一定靠谱?”
就在大家以为猛士M817就是个“花架子”时,华为突然放出狠话:乾崑智驾ADS 4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P2P 2.0,意思是以后停车直接扫码走人,连倒挡都不用踩。高速NCA功能更是吓人,从匝道到环岛全程自动驾驶,驾驶员甚至能打盹。而坦克500和方程豹豹8虽然也智能化升级,但猛士M817直接把华为塞进越野车里,这仗还没打就赢了?更关键的是,它还保留了900牛·米扭矩和双叉臂独立悬架,说明它真不怕烂路。有人当场反驳:“插混越野根本是矛盾的,油耗和越野性能不可能两全!”可猛士却亮出账本:“馈电油耗7.24L/100公里,混动续航1300公里,这数据你敢信?”这场争论彻底炸开了锅——当越野车开始智能化,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在市场的暧昧期,猛士M817初始的热度开始慢慢平息,表面看似趋于稳定,汽车行业内却暗流汹涌。竞争对手们纷纷加大投入,试图夺回市场份额,使得局势愈加复杂。M817的独特卖点虽然引发众多关注,但面对大量新车型的涌现,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艰难,潜在的危机显露无遗。
新的意外障碍接连出现。首先是供应链问题,全球半导体短缺导致零部件交付缓慢,使得生产进度受到影响。受疫情波动影响的物流状况,也进一步阻碍了市场的供给。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使得他们对猛士M817的印象开始动摇。
更为复杂的是,各方立场的分歧逐渐加深。车主与厂商之间的沟通变得紧张,消费者对厂家售后服务的期望并未得到有效回应,一些买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不满,认为预期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此时,外界对猛士M817的评价分歧明显;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声音交错,和解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这款猛士M817,确实有着不小的名头。但在价格和实际体验之间,为何总是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鸿沟?号称豪华与智能却无力解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种自我标榜的做法,难免让人对其诚信度产生怀疑。文章中声声赞美,背后却隐隐透出不安的气息,究竟是为销量拼命还是在为品牌添砖加瓦?
“豪华”这顶帽子戴得也未免有点过于宽松,谁能说清楚这些配置是否真正实用?庆幸的是,猛士M817至少在样式上还算。不禁想问,这样的设计与价格压根就匹配吗?难道消费者纯粹为了颜值而买单?
这款猛士M817究竟是强势崛起的越野车,还是价格居高不下的花架子?面对丰富的市场选择,你会愿意为其豪华配置买单,还是更倾向于质优价廉的车型?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