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驾驶芯片市场格局:谁在掌控汽车的最强大脑?

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的双重浪潮下,芯片已取代发动机成为车企竞逐的核心战场。从L2级辅助驾驶到L4级Robotaxi,从10万元代步车到百万级豪华车型,不同算力、不同定位的芯片正驱动着这场技术革命。当前市场究竟由哪些芯片主导?它们如何划分势力范围?

一、国际巨头:英伟达、Mobileye、特斯拉“三足鼎立”

1. 英伟达:高端市场的“算力垄断者”

英伟达凭借Orin/Xavier/Thor系列芯片,牢牢占据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的智驾芯片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

算力碾压:单颗Orin X算力达254TOPS,Thor芯片算力飙升至2000TOPS,支撑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复杂方案;

生态霸权:CUDA开发平台吸引超200家算法公司,小鹏XNGP、蔚来NOP+均基于此开发;

车企盟友:理想L9、奔驰DRIVE PILOT、比亚迪仰望U8等高端车型均采用Orin芯片。

但英伟达方案价格高昂(单芯片成本超500美元),且功耗较高(Orin X达65W),制约其在经济车型的渗透。

2. Mobileye:传统车企的“保守之选”

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仍是大众、宝马、奥迪等传统车企的“安全牌”:

黑盒模式:提供“芯片+算法”打包方案,降低车企研发门槛,EyeQ4至今装车量超1亿片;

成本优势:EyeQ5单价约150美元,比Orin低60%,适配15万-25万元主流车型;

功能局限: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无法升级高阶智驾,极氪001等车型已转向开放平台。

3. 特斯拉FSD:自研体系的“封闭帝国”

特斯拉FSD芯片以“垂直整合”构建护城河:

HW 3.0平台:双芯片算力144TOPS,专为纯视觉算法优化,每秒处理2300帧图像;

数据闭环:全球400万辆特斯拉车辆实时回传数据,驱动算法迭代;

成本极致:自研芯片使HW 3.0成本降至约1500元,仅为第三方方案的1/3。

二、中国势力:地平线、华为、黑芝麻的“突围战”

1. 地平线:量产之王的“开放哲学”

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以“高性价比+开放生态”拿下40%国产份额:

征程3/5:覆盖10万-30万元车型,理想L7、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搭载;

工具链优势:天工开物平台支持车企自研算法,开发效率比Mobileye提升3倍;

功耗控制:征程5能效比达4.3TOPS/W,比Orin高20%,更适合电动车续航需求。

2. 华为:全栈方案的“降维打击”

华为MDC平台以“芯片+算法+OS”组合破局:

昇腾610:算力200TOPS,支持华为ADS 2.0无图城市NCA,问界M7智驾版实测对标FSD;

鸿蒙生态:实现座舱与智驾系统数据互通,提升决策效率;

车企合作: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采用全套方案,但引发蔚来、小鹏等“灵魂论”担忧。

3. 黑芝麻智能:技术派的“高端冲锋”

黑芝麻华山系列以“算力参数+图像处理”冲击高端:

A1000 Pro:INT8算力196TOPS,支持12路摄像头+激光雷达,应用于蔚来ET5自动泊车;

武当架构:自研ISP提升夜间识别率,在长城坦克700等硬派越野车型中验证可靠性;

生态短板:工具链成熟度不及地平线,暂未进入一线新势力核心供应链。

三、细分市场:TI、安霸、芯驰的“错位竞争”

1. 德州仪器(TI):低成本方案的“隐形冠军”

TI的TDA4系列芯片在10万元以下车型广泛渗透:

TDA4VM:8TOPS算力满足L2级需求,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搭载;

功耗极致:仅5W功耗,无需独立散热模块,成本压至30美元以内。

2. 安霸半导体(Ambarella):视觉感知的“单科状元”

安霸CV系列以图像处理见长:

CV3:支持48MP摄像头,弱光环境识别率超90%,用于小鹏G6的环视系统;

边缘计算:在行车记录仪、电子后视镜等细分领域市占率超70%。

3. 芯驰科技:车规认证的“安全牌”

芯驰V9系列主打功能安全:

ASIL-D认证:满足ISO 26262最高等级,应用于上汽飞凡R7的冗余制动系统;

成本优势:24TOPS算力芯片单价不足50美元,成为传统车企智驾入门首选。

四、未来趋势:舱驾一体与中央计算的“新战场”

随着电子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芯片竞争进入新维度:

高通骁龙Ride Flex:同时支持座舱与智驾,算力达2000TOPS,吉利极氪009将首发搭载;

地平线征程6:集成CPU+NPU+GPU,算力560TOPS,支持车端大模型本地部署;

英伟达Thor:通过NVLink-C2C互连技术,实现智驾、座舱、泊车三域融合。

结语:没有万能芯片,只有场景最优解

新能源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呈现高度分化:

高端旗舰:英伟达Thor、华为昇腾、黑芝麻A1000 Pro角逐200TOPS+市场;

主流车型:地平线征程5、Mobileye EyeQ6、TI TDA4争夺30-100TOPS区间;

经济车型:芯驰V9、安霸CV2、地平线征程3在10TOPS以下贴身肉搏。

这场竞赛的终局或许如地平线余凯所言:“未来90%的车型需要的是‘够用、好用、用得起’的芯片,而不是参数纸面游戏。” 当智能驾驶从尝鲜走向普及,谁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规模化量产能力,谁就能定义下一代汽车的核心标准。

(本文基于行业分析报告及企业公开数据整理,所述信息截至2024年7月。)

#ADI、#TI、#NXP、#ST、#XILINX、#MICROCHIP#者成芯 #者成科技 #芯片达尔文(关注我百家号,关注者成科技,了解更多芯片行业资讯)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