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中国终于松口了。它通知欧洲客户可以恢复供货。路透和行业消息说,安世中国在2025年10月27日正式发文给欧洲车企。文里提了几个条件。
事态从9月底开始。荷兰政府突然接管安世总部。理由是国家安全。荷兰把闻泰科技的张学政从CEO位置撤下。荷兰还冻结了部分资产。
这事来得很急。欧洲车厂很快感到影响。安世芯片的封装测试主要在中国东莞做。那里的产能占全球约八成。全球每五颗汽车芯片里有四颗在中国完成封测。没有这步,晶圆就成半成品。
荷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在9月30日引用一条旧法案。荷兰开始监督安世奈梅亨总部。公司一年内不能随意转移资产或换高管。政府要同意才行。那是冷战时期的法案,第一次用在芯片公司。
荷兰说他们担心技术外流和公司治理。尤其是张学政计划在欧洲裁员40%,可能把资产移回中国。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出口受限。荷兰也跟进,显然受美欧压力。
中国方面反应快。中国商务部在10月4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零部件和子组件。这个禁令打在关键环节。安世欧洲工厂做前端晶圆。后端封装测试全靠中国。东莞基地周边供应商多,效率高。禁令一出,欧洲车企库存下跌。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只剩半个月芯片。高尔夫车型生产减速,两条线间歇运行。
宝马在慕尼黑天天开会。采购周期从三个月压到一个月。宝马还派人驻亚洲盯货。福特和本田也受影响。本田墨西哥厂产量减半,有时直接停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10月29日警告,几天内有成员企业要停产。涉及雷诺、斯泰兰蒂斯和梅赛德斯等大户。
芯片短缺不是新问题。2023年也发生过一次。那时东莞工厂调整产能,优先车用芯片。很多车企派人现场抢货。现在再次发生,损失更大。安世产品占欧洲医疗器械供应的86%,机械工程的95%,国防也严重依赖它。
博世这样的供应商一旦卡住,下游就会瘫痪。车企现在先问能不能稳供,价格和技术暂且放到后面。宁可贵一点也要稳定供应。
德国政府在10月下旬向中方发外交照会,要求解禁。但谈判进展慢。中国商务部说这是国家安全需要,和荷兰干预有关。安世中国内部也有混乱。公司有人被要求忽视荷兰指令,按本地程序走。
荷兰总部在10月22日发警告,说中国工厂芯片质量没保障,不要买。但这看起来像推责。安世中国在10月23日恢复国内分销,要求用人民币结算,不接美元和欧元。这样做避开美元体系风险,也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
安世中国在10月27日给欧洲客户的通知里列了三条。第一,客户要和安世中国单独签新协议,直接对接,不通过荷兰总部。第二,结算全部用人民币,包括技术服务。第三,优先满足国内订单,欧洲订单和交期会动态调整,可能延1到2周。
媒体报道这通知后,欧洲车企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签字。大众和宝马先行下单,首批订单开始投产。沃尔夫斯堡部分产线恢复正常。人民币在芯片交易中的使用增加。产能比品牌更能说话。过去车企重视技术和品牌,现在更明白没有产能就没用。
经济学人说,全球竞争从单看技术,变成看技术、产能和供应链。中国的基地有优势,东莞的集群难以替代。2023年大众CEO曾说,和产能主保持好关系是生存关键。现在又得到验证。
这件事暴露全球分工的弱点。安世中国营收占公司约一半,但欧洲对它依赖更深。封装中断就让前端晶圆废掉。荷兰接管后,安世中国趋向独立,直接绕过总部卖货。张学政职位没有恢复,荷兰的影响力下降。荷兰试图撤换全球销售副总裁,但在中国无效。
欧盟找中方谈紧急方案,但进展慢。金融时报估算,欧洲车企几天内停工会损失数亿欧元。中国不急,国内市场大,订单很多。闻泰科技公开说,解禁要先恢复张学政职位。这个成了谈判筹码。中荷的争斗本质上是美欧降低风险和中国维护权益的拉扯。
短期内,欧洲汽车股下跌,供应链相关股被减持。长期中国芯片相关ETF受益,政策利好。欧洲需要多元化采购,找替代供应,但几个月内难以做到。安世的案例提醒中国,要在新能源车和高端装备上建核心产能,提高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