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0辆,这是吉利汽车2025年1月在俄罗斯交出的销量成绩单,比去年同期暴跌30.9%。 四个月前,这家中国品牌还以14.9万辆的年销量稳居俄罗斯市场第四宝座;四个月后,它的名字出现在《Автопотрок》爆料的“拟退出市场”名单上。
吉利真的要退出俄罗斯吗?
7月4日,吉利官方断然否认:“此类信息来源不具可信性。 ”经销商网络流传的通知、销量断崖式下滑的数据、以及一个名为Knewstar的马甲品牌悄然登场,都让这场“否认”显得耐人寻味。
时间倒回2024年,那是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黄金时代。
欧美车企集体撤离,俄罗斯本土供应链断裂,中国车以性价比优势迅速补位。 吉利Monjaro和Coolray两款SUV通过平行进口横扫市场,全年14.9万辆的销量让吉利跻身俄罗斯第四大品牌,市场份额触手可及。
转折点在2025年1月1日悄然降临。
俄罗斯政府一纸新政,将汽车回收利用税大幅上调。 进口车成本应声上涨,吉利的价格优势被瞬间稀释。 致命的是,平行进口的“绿色通道”被突然关闭,曾经鼓励外国车进入的政策,转向了保护本土品牌的急刹车。
政策收紧只是冰山一角。
2025年前5个月,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占率高达58.41%,十多个品牌挤进这个年销量仅百万辆的市场。 长城、奇瑞、长安等老对手寸土必争,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也在西方遗留工厂里加速复产。 吉利Coolray的竞品价格战打得刺刀见红,经销商库存一度压到90天。
地缘政治的压力如影随形。
2023年6月,乌克兰将吉利列入“国际赞助商名单”,瑞典国内响起抵制沃尔沃的声浪。 尽管欧盟未将吉利纳入制裁名单,敏感时刻,吉利在欧洲的资产布局,沃尔沃、莲花、LEVC出租车、Smart股份,都成了潜在风险点。
成本账或许比政治账残酷。
回收利用税上调后,吉利进口车单辆成本激增8%-12%。 Knewstar 001在俄罗斯定价416万卢布,比同级中国车贵10%,却比欧洲品牌低15%。
中国末流车企的溃败提前敲响警钟。
江淮、开沃、凯翼等品牌在俄罗斯缩减经销商网络,部分门店改挂奇瑞标志。 严寒中的故障率、零配件短缺、售后响应迟缓,让这些缺乏技术储备的品牌率先出局。
白俄吉工厂的转身意味深长。
2023年6月,吉利将Coolray、Emgrand 7和Atlas Pro三款车型的生产移交BelGee品牌,仅保留Tugella和Monjaro使用吉利标。新下线的Coolray车标从六块宝石变成菱形网格,方向盘中心凸起的GEELY字母消失无踪。 品牌剥离的每一步,都在为全身而退做铺垫。
吉利全球战略的天平正在倾斜。
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剔除东欧后同比增长超40%,墨西哥、中东、东南亚贡献主要增量。 俄罗斯市场占吉利全球销量已不足3%,消耗近20%的海外风控资源。
《Автопотрок》的爆料文章点击量48小时破百万。 评论区里,俄罗斯车主分成两派:有人怒斥“中国人要抛弃我们”,有人冷静分析“Knewstar就是吉利换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