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感觉大众在新能源上的动静变少了,尤其是你让我想起去年ID3456出来后,之后就没怎么跟进新车的消息。是不是大众在这块有点保守或者说战略调整?反正我觉得不是他们不想玩儿,而是整个行业节奏变快了,市场上抢车的压力变大,传统车企也得琢磨怎么在新能源里站稳脚跟。
这次听说安徽大众(听名字就很土壤厚实)要推一款新车,叫大众与众08——名字倒挺有意思。 officielle信息出来了:中大型SUV,个头不错。官方放出来的图片,车身线条很有力量感,不是那种温吞吞的设计。总感觉就是想让人直观感受到稳重与豪华,但又不失年轻气质。明年在安徽正式投产,这速度还能接受么?我倒觉得挺快的,毕竟新车型要经过设计、试产、测试、审批,搞不好还得等到秋天金秋才能正式量产。
最关键的是这车有啥硬核配置。听说搭载L2级别驾驶辅助,什么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反正比起还在爬坡的市场表现,算是好歹有点学问。我记得之前问过朋友的修理工大叔,他说车子装配这块儿,支持电子助力很关键,尤其是在长途高速。这些新技术的加入,也算是保证安全+方便吧。
再扯点数字——官方说这车CLTC续航可以达到700公里。这得是用什么算法算出来的?我猜测,是在理想状态下,空调不开、巡航平稳(其实也不太可能全靠这个吧)。实际用起来,估计也就550-650公里左右,也不差。说实话,这个续航确实是个硬指标,我觉得对于中大型SUV来说,厂家现在用这个参数就像是标配了,没有最低续航,基本就没法跟人家说:我这车还能开到你家旁边的乡镇。
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记得去年还有人发个段子:买车其实就是买面子+续航+品牌,这什么三铁装备都比不过一块里程碑。其实我自己也琢磨过,续航走心了,市场接受度更高,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别说之前我某朋友说:开上这车,一天满城跑,心里踏实。可惜了,我觉得大众在这方面(除了这次宣传)还是有点躲着走——毕竟是谁也不想把车卖得太贵,又担心最后一公里续航挣不到钱。
关于价格你觉得会怎么定?我估算,按这个配置,应该比现款贵个三五万,毕竟技术升级了。可是真要比别家,比如说某个同价位竞品,其他品牌的SUV,比如某些国产的,也都在发力,续航和配置都在追赶。而且,虽然中大型SUV的市场份额占比虽然不大,但利润空间明显要高一些。你有没有觉得,像大众这种排头兵明星车型,价格往往不便宜,但用料和调校都让人舒心。
我还琢磨,为什么他们会特别强调800V超快充。这确实吸引人。比如说,能从零电量到80%大约十分钟,回家充电时间大大缩短。这个比起我家那台快充桩,简直是天差地别。现场我也问了个现场销售,她说车型如果不配合超快充桩,体验反倒打了折扣。——这句话倒让我心里有点疑问,是不是未来充电设施还得跟得上,用户才会真正买账。
说句题外话。实际上,新能源车最坑的还不在技术,而是在用户心理——谁都知道,新能源代表了但当下这个充电焦虑还是绕不开的,尤其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你看这个续航,虽然夸得天花乱坠,但你得带个充电宝似的充电器在车里,要不假如突然没电,真是尴尬。我觉得,厂商和充电设施厂也都在打头阵,希望未来的基础设施多点便利。
但你想,所以我在想——大众这次这么大手笔推出这个08,是不是也是想告诉市场:我们还能玩新东西?我原本以为他们会走得更稳,今年少点动作,给点时间把传统市场打得更扎实。你觉得,车企们真的会因为技术跨越式而改写局面吗?或者,这只是光环背后的噱头?
最后有人跟我说:别记得,买车其实就是一个折中。我也呆了:折中?怎么回事?他说,你看,不可能每个配置都完美,那就得折中选——要不就舍弃续航,要不就放弃配置。在我心里,这话挺有意思。实际上,我也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在这个价位,拼一拼最实用的配置+适度续航。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总觉得,车还是得看心情,别只盯着参数。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还真没想过未来新能源会怎么玩,但总感觉,车是活的,市场是变的,谁都猜不到下一步会怎么走)。
— 你是不是也觉得,等真的买到与众08的时候,里面的细节会比宣传单上的更丰富?还是说,真正的关键点在技术之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