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创世版配有车钥匙外,其他版本均不再提供。
预计在4月30日之后,将推出新的内容,虽然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权益会有所减少。
由于产能限制,预计明年才能交付车辆。但这也意味着交付的将是稳定的SU7版本,各有利弊。早购买可享受新鲜感,晚购买则享有更可靠的保障。
作为小米的首款汽车,SU7的车型将持续发展。与手机不同,汽车的外形可以多年保持不变,无需像手机那样每年升级。预计明年全系将升级到八百伏并保持稳定。
每两年,我们将根据前一年的供应链技术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内部升级。一款优秀的车型可以延续多年,这有助于我们降低研发成本并优化供应链,从而实现盈利。
很多人对SU7的某些方面提出质疑,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其未来的拓展性。
SU7的中配版本非常适合作为新能源出租车使用,而高配版本则更适合警车等特定用途。在原子化时代,它也适合作为家庭用车。
经过精心调校的底盘可适应通用SUV和城市混用面包车的需求。
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车价会逐渐降低,但AI辅助驾驶的未来趋势可能是按年、月、周甚至日收费。这种模式在音乐APP会员和共享单车收费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智能驾驶本质上是一种软件,其持续更新需要成本。因此,我们计划在提车第一年赠送该功能,但从第二年开始将收取基础版本外的额外费用。
假设每年有二百元的费用,并且小米车机在路上行驶的车辆超过三十万辆,即使只有三分之一选择免费,每年也能带来稳定的两千万人民币收入。虽然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考虑到小米汽车的目标和未来的产能扩张,这将成为一笔可观的收入。
小米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的车机技术不仅将应用于自家车辆,还将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在这个领域,华为和百度等巨头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之前的讨论,如果未来路面上有一千万辆小米车机,并且其中一部分选择免费使用,那么每年将带来高达20亿的固定收入。
然而,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品牌如蔚来和特斯拉提供了类似的收费服务,其价格相对较高。这让我们在定价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如果按照之前的预测,智能驾驶每年能带来200亿的收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华为选择成为智能驾驶供应商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因为它有可能比单纯造车带来更多的利润。毕竟,硬件制造的利润空间相对有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