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直挠头,感觉有点看不懂。
这事儿的主角是美国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两个亲儿子:雪佛兰和别克。
按理说,同是一个爹妈生的,待遇不该差太远吧?
可现实情况是,它俩在中国市场上的境遇,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雪佛兰这边是寒风萧瑟,4S店都快找不着了,感觉凉得差不多了;可另一边的别克呢,却是卖得热火朝天,一个月轻松卖出三万多台车。
这到底是咋回事?
通用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先说说让人唏嘘的雪佛兰。
现在你要是想买一台雪佛兰新车,可能得费点劲了。
根据最近的销售数据,就拿四月份来说,雪佛兰整个品牌在全国加起来,也就卖了一千多台车。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中国车市里,基本上可以说是被边缘化了。
更让人觉得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在这一千多台的销量里,占大头的居然是一款早就宣布停产的车型——科鲁泽,它自己就卖了一千零几十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雪佛兰基本上不是在卖新车,而是在清仓甩卖最后的库存。
至于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车型,比如探界者和新款的探界者Plus,一个月加起来也就卖了一百多台,这个成绩单可以说是相当惨淡了。
比销量数字更让人揪心的,是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全面萎缩。
很多人都有个直观感受,就是以前大街上挺常见的那个金领结标志的雪佛兰4S店,现在好像越来越少,甚至在很多城市已经完全消失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实际上,雪佛兰的经销商正在经历一波大规模的退网潮。
很多原来的店面,要么关门大吉,要么就直接改头换面,挂上了别克的招牌。
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些已经买了雪佛兰的车主怎么办?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雪佛兰车主需要维修保养,都得去别克的4S店。
虽然说两家技术同源,配件也可能通用,但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对于一个品牌的忠诚度和车主的归属感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
一个连自己独立门店都快保不住的品牌,你让消费者怎么敢放心去买它的新车呢?
那么,曾经也风光过的雪佛兰,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原因其实挺复杂的。
首先是品牌定位出了问题。
通用一开始的算盘打得挺好,别克主打一个商务、舒适,稍微高端一点;雪佛兰呢,就负责年轻、运动,主打性价比。
在十多年前,这套路挺管用。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在雪佛兰主攻的10万到15万这个价位区间,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实在是太强大了。
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国产品牌,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的科技感,还是智能化的水平,都把同价位的合资车甩开了一大截。
雪佛兰所谓的“性价比”,在国产车的“价格战”和“配置战”面前,根本就没什么优势可言。
它往上够不着豪华,往下又打不过国产,被夹在中间,处境非常尴尬。
再加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太慢,当别人都在玩大屏幕、智能驾驶的时候,雪佛兰的车型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不了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了。
聊完了失意的雪佛兰,咱们再把目光转向它的兄弟别克。
那可真是另一番景象。
一个月卖掉三万一千多台车,这个成绩在如今的合资品牌里,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别克能稳住阵脚,甚至逆势上扬,靠的不是一招半式,而是一套非常清晰有效的产品组合拳。
首先,别克手里有张王牌,就是GL8。
在中国,GL8已经不仅仅是一台MPV了,它几乎成了商务接待的代名词。
无论是机场接送客户,还是公司日常用车,GL8那种“陆上公务舱”的形象已经刻在了很多人心里。
虽然现在市面上各种新能源MPV层出不穷,但在三十万级别的燃油车市场里,GL8凭借它出色的底盘舒适性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地位依然很难被撼动。
这是别克的利润来源,也是品牌的定海神针。
其次,在中型SUV市场,昂科威家族是别克的中流砥柱。
昂科威一个月能卖将近一万台,靠的就是一个“值”字。
特别是昂科威Plus,它用一个中型SUV的尺寸和空间,卖出了很多紧凑型SUV的价格。
你想想看,花个二十万出头,就能买到一台空间宽敞、动力成熟(2.0T加9AT变速箱)的合资品牌四驱中型SUV,这个吸引力对于很多讲究实用的家庭用户来说是非常大的。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降维打击”策略。
最后,在轿车领域,别克把“以价换量”玩到了极致。
特别是君威这款车,作为一台标准的中级轿车,现在的优惠力度大到惊人,很多地方全款办下来大概就在12万左右。
这个价格,你以前可能只能买一台高配的紧凑型轿车。
对于很多预算有限,但又想追求更大空间和更强气场的消费者来说,君威简直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它用这种大幅度的优惠,成功地从日系、德系的紧凑型轿车市场抢走了大量的客户。
看到这里,通用汽车的这盘棋,其实脉络就渐渐清晰了。
这背后不是什么混乱的操作,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残酷的商业决策,叫作“战略收缩”和“资源聚焦”。
说白了,就是在当前中国车市这种极度“内卷”的环境下,通用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同时养着雪佛兰和别克两个定位有些重叠的品牌,让它们互相内耗。
与其让两个品牌都半死不活,不如集中所有优势资源,保住那个品牌基础更好、盈利能力更强、更有希望活下去的。
很明显,别克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孩子。
所以,我们看到雪佛兰的渠道并入别克,这不是简单的关店,而是一种资源整合。
把雪佛兰剩余的售后服务并入别克,既能安抚老车主,又能为别克引流,同时还能省下一大笔运营成本。
而最近传出的别克威朗Pro要停产的消息,更是印证了这一战略。
威朗Pro这款车销量其实很不错,是别克的走量车型,但问题是,它不怎么赚钱。
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车企可能会为了市场占有率而保留这种薄利多销的车型。
但现在,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利润远比规模更重要。
砍掉不赚钱的车型,集中精力去卖GL8、昂科威这些高价值产品,这才是能让企业健康运转下去的办法。
总的来说,通用汽车正在主动放弃竞争最激烈、利润最薄的低端市场,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别克品牌的中高端燃油车上。
雪佛兰,就成了这场战略转型中被牺牲掉的那个“卒”。
这对于雪佛兰品牌和它的粉丝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但对于上汽通用这个更大的整体而言,这或许是目前最理性的选择了。
通过断臂求生,保住别克这个主力,才有可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复杂的汽车市场里,继续战斗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