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电动车安全治理的浪潮中,不少城市凭借精细化管理和创新科技手段,让“戴盔出行”成为市民共识。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部分城市的电动车头盔佩戴率已突破90%,其中新乡、中卫、安庆、溧阳、宜昌新乡五个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NO.1 新乡市
2025年7月16日,当地首套非机动车高清智能抓拍设备在新飞大道和华兰大道交叉口正式启用,标志着电动车安全管理进入“AI监管时代”。这套设备搭载高清摄像头与AI识别算法,能实时捕捉非机动车道内的骑行状态,
当发现未戴头盔行为时,会立即触发“现场语音提醒+短信告知”的双重警示——市民李先生在设备启用当天因未戴头盔被抓拍,不到5秒就听到现场喇叭提示,随后手机收到包含违法时间、地点的警示短信,整个流程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秒级响应”。
NO.2 中卫市
中卫市的治理则凸显“全链条攻坚”的特点。作为民生实事“一号工程”,当地成立专项专班,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治理体系。在技术应用上,“5G+AI空中交警”系统与“警航小分队”形成立体管控网络,无人机巡查与地面执法无缝衔接,实现对电动车违法行为的全时空覆盖。这种“空中+地面”的立体化监管,让95%以上的骑行者养成了戴盔习惯。
NO.3 安庆市
安庆市的秘诀在于“数据驱动精准治理”。交警部门将“戴盔率”纳入日常考核,实行“日统计、周部署、月通报”机制,每天从多个路口提取数据,通过精准分析指导执法。这种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方式,让治理更具针对性——哪个路段佩戴率低就重点巡查,哪个区域意识薄弱就强化宣传。2024年底的抽查中,安庆以93.3%的佩戴率跻身全国前三。
NO.4 溧阳市
溧阳市则通过“全周期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当地开发的“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能自动识别不戴头盔行为,结合“清晨+傍晚”的高峰勤务模式,实现“智能预警+现场纠正”的闭环管理。对于多次违法者,溧阳还通过公安微警务平台进行曝光,以社会监督倒逼安全习惯养成。2024年,当地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2%。
NO.5 宜昌市
宜昌市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著称。当地实行“首违不罚、再违处罚、三违上门”的阶梯式管理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生硬,又通过持续约束强化安全意识。更值得关注的是,宜昌将科技手段融入治理,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可精准识别不戴头盔行为,后台通过溯源系统联系车主进行针对性教育。这种“科技+人文”的组合拳成效显著,目前当地头盔佩戴率已达98%,成为全国示范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