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

最近,有个数据挺炸裂的——中国市场纯燃油车的销量,相比三年前,直接来了个断崖式下跌。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统计,2020年燃油车还贡献了超过85%的销量,但到了2023年,这个比例居然跌破了50%。换句话说,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了纯燃油车。你感受一下,这才短短三年时间,燃油车从“绝对主力”变成了“市场中的另一种选择”。这速度,难道不吓人吗?

但别急着喊“完了完了,燃油车没救了”。这个数据虽然看着很离谱,其实背后逻辑挺复杂的。咱们慢慢拆开看,不光能知道燃油车到底有没有未来,还能摸清整个汽车行业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儿的。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先从销量说起。燃油车销量确实掉得厉害,但新能源车的增长更夸张。2023年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5%。这个词听着挺学术啊,翻译一下就是:买车的人里,有三分之一选了新能源车。哪怕一些地方没有太多补贴了,市场还是这么疯长。这里头的原因,除了政策推动,还有消费习惯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熟悉电动车的使用场景,不再担忧续航、充电问题。而新能源车的产品力也在快速提升,特别是智能化和配置的部分,真的是在整个价格区间都压燃油车一头。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但话说回来,燃油车真的就没人买了吗?不是的。比如吉利这种主攻家用车市场的品牌,燃油车依旧是它的销量担当。而且像是第四代博越L这种车型,直接在市场上喊出了“10万级家用车”的定位,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做一台务实、可靠的燃油车。它不是要跟新能源车抢市场,而是守住那些对电动化还不太感兴趣的用户。你看博越L的预售价,10万出头的价格,搭配92号汽油的经济性,确实还有吸引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电动化智能体验”多掏几万块。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所以,燃油车市场不是一下子就彻底塌掉了,只是它正在变得更集中。集中在哪儿?主要是两个方向。一头是高端市场,比如奔驰、宝马、奥迪这种豪华品牌,它们的燃油车在用户眼里还是有品牌溢价,新能源车还没到能完全挑战它们的地步。另一头是经济型家用车市场,像博越这种价位的车型,专注燃油车的实用性,牢牢抓着那些不追求智能化、不愿意换新的消费习惯的用户。这两个方向,就成了燃油车的主要阵地。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再来看看车企的账面情况。燃油车销量掉得厉害,但有趣的是,很多车企的营收并没有严重缩水。为什么?因为新能源车产品均价提升了,拉高了整体收入。新能源市场前期靠低价车型打开局面,但随着技术迭代,人们愿意为更多的智能化和续航能力买单,车的价格也跟着涨。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品牌,新能源车的主力车型基本都在15万以上,有些甚至冲到30万、40万这个区间。对车企来说,单车利润率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燃油车销量下滑的影响。当然,也有品牌还在赔钱,特别是那些刚进入新能源赛道、研发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企业。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燃油车的研发成本并不低。以博越L为例,虽然它主打的是传统燃油车,但你从配置和设计上就能看出来,它花了不少力气去提升质感。15.4英寸中控屏,国产“龙鹰一号”芯片,甚至还搭载了FlymeAuto做车机系统。这些东西都是车企额外投入的技术资源,目的就是让燃油车看起来不像“过时的选择”,而是一个足够现代化的家用方案。所以,即便是燃油车现在的主战场是经济型家用车,它的研发成本也已经不算低了。车企有时候不得不在燃油车上继续投入,哪怕这个市场份额已经在缩小。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那问题来了,车企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在“抓机会”?这个就得看它的战略布局了。像吉利这种传统车企,它显然更倾向于“两条腿走路”:一边抓住燃油车的剩余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车型,稳住基本盘;另一边加速新能源布局,比如吉利银河系列这种电动化产品线。这种方式看起来成本高,但其实风险分散。毕竟新能源虽然势头猛,市场也有不确定性,比如电池原材料涨价、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速度等等。留住燃油车市场,也是对冲一下风险。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对比一下那些只做新能源车的新势力品牌,它们就没办法这么分散风险了。比如蔚来、小鹏这些企业,几乎全部赌在了新能源车和智能化上。它们的研发成本更高,亏损压力也更大,市场表现甚至可能被政策的变动牵着走。再看那些外资品牌,比如丰田、本田,它们在中国市场依旧主打燃油车,但相较于中国自主品牌,它们的新能源转型速度明显慢了半拍,未来会不会吃亏还不好说。

第四代吉利博越L注定将成爆款-有驾

所以,总结一下,燃油车的销量数据虽然吓人,但没必要过度解读成“燃油车彻底没救了”。这个市场正在变得更集中,车企的策略也在快速调整。燃油车更像是一个“守城”的战场,它的任务不是开拓新用户,而是稳住消费习惯还没改变的老用户。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强势增长确实让车企压力倍增,但这种转型期的阵痛,是整个行业都得经历的。从这个角度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个渐进的“交接过程”。

最后还是那句话,看数据别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看它的趋势。燃油车要的不是爆发,而是守住阵地,逐渐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至于车企,它们的目标也早就不只是单一的销量数字,而是整个产品线的多样化和长期竞争力。所以,看起来吓人的数据背后,其实不少动作都有章法。燃油车会不会消失的问题,不是2023年的重点,重点是它能不能在变局里找到自己的下一步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