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

当提到新能源汽车时,很多朋友会犯一个常见错误——把"混动"和"增程"两种技术路线混为一谈。这个错误不仅存在于普通消费者中,就连一些汽车销售人员也会含糊其辞。而这种混淆往往会在购车后带来不小的懊悔感,因为两者在驾驶体验、能耗表现和使用成本上存在天壤之别。

最近在一线城市4S店暗访时,我遇到一位刚买了某品牌增程式电动车的车主小张。他懊恼地说:"销售顾问当时就说这是混动车,可以不充电。买回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我理解的混动!"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中,有21.3%与产品信息描述不符有关,其中混动与增程概念混淆占比高达18.7%。

混动与增程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使用体验差异?今天就带大家彻底理清这个问题。

混合动力(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简称EREV)虽然都属于电气化汽车,但其工作原理和动力传递方式完全不同。

混动车的核心特点是"双动力并行"。在混动车中,发动机和电动机都可以直接驱动车轮。根据驾驶工况的不同,车辆会智能切换最高效的驱动方式——低速时主要靠电动机驱动,高速巡航时主要靠发动机工作,加速时两者共同输出。以丰田的E-CVT系统为例,通过行星齿轮组实现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无缝融合,既保证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又提供了平顺的驾驶感受。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有驾

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显示,主流混动车型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普遍在4.0-5.5升之间,比同级别传统燃油车降低25%-40%。

而增程式电动车的本质是"电驱动+发电机组"。在增程车中,发动机永远不直接驱动车轮,它只负责发电,为电池充电或直接为电动机提供电能。车轮始终由电动机驱动。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就是带了一个小型发电厂的纯电动车。这种架构使其拥有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同时又没有里程焦虑的困扰。

两种技术的这一根本差异,导致了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分化。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2024年底发布的《电动化乘用车用户体验报告》,在不同场景下,混动与增程车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优劣势。

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混动车更胜一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试数据,在高速公路工况下,混动系统燃油经济性比增程系统高15%-25%。这是因为混动车可以直接用发动机驱动车轮,避免了增程车"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张教授团队在202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速巡航阶段,混动车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38%,而增程车则在30%左右。这意味着长途高速行驶时,混动车更省油。

但在纯电动模式下,增程车的表现更为出色。大部分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在80-200公里之间,而普通混动车(非插电式)的纯电续航通常不超过5公里,有些甚至不支持纯电行驶。这使得增程车在城市短途通勤时更加经济环保。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有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私家车用户出行习惯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日均行驶里程为43.7公里,增程车足以应对日常通勤而几乎不消耗燃油。而普通混动车即使在城市工况下,也需要频繁启动发动机。

在动力响应方面,增程车拥有电动车特有的瞬时扭矩输出,加速感更强。而混动车在低速时虽然也主要依靠电机驱动,但整体动力响应不如增程车直接。据《汽车之家》2025年3月进行的0-100km/h加速测试,同价位段的增程车平均比混动车快0.5-1秒。

维护成本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混动车的动力系统更为复杂,涉及发动机、电动机、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紧密配合,长期维护成本较高。根据J.D.Power中国区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可靠性研究》,混动车型的平均故障率比增程车高11%。

增程车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维护点在发电机组,电机部分几乎无需维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增程车的动力电池容量普遍比混动车大,未来电池更换成本会高于混动车。

国内某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增程车的保险费率平均比同级别混动车高3%-8%,这也是潜在成本差异。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有驾

充电需求是两者最大的实际使用差异。普通混动车无需外部充电,完全依靠发动机和制动能量回收为电池充电。而增程车作为电动车的一种,想要发挥最大经济性,最好还是要进行外部充电。

北京某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数据显示,增程车用户平均每周充电1.5次,虽然比纯电动车少,但仍需要一定的充电配套。如果增程车长期不充电,纯靠发动机发电行驶,油耗反而比同级别汽油车高20%左右。

购置成本上,增程车普遍比同级别混动车贵3-8万元。以某日系品牌为例,其混动版本售价为18.98万起,而增程版本则要25.98万起。这主要是因为增程车配备了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和更强大的电动机。不过,随着补贴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这一价格差距正在缩小。工信部《202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方案》显示,增程车最高可获得1万元国补和各地方补贴,部分地区甚至免除购置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价格劣势。

众多车主的使用反馈也印证了两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差异。住在北京的李先生每天通勤距离不到20公里,但每月会有1-2次300公里以上的长途行驶。他选择了增程车,平时纯电通勤几乎不消耗油费,长途时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而居住在郊区的张女士每天通勤单程50公里,主要是高速行驶,她选择了混动车,百公里油耗稳定在4.5升左右,比她之前的汽油车节省了近40%的燃油费。

混动和增程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关键在于匹配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需求。

如果你有条件在家或单位安装充电桩,日常行驶里程不长,但偶尔需要长途行驶,增程车是理想选择。你可以享受纯电车的低成本和顺畅驾驶体验,同时不用担心长途里程焦虑。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有驾

如果你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或日常需要频繁长途行驶,混动车可能更适合你。它不需要外部充电,高速巡航更省油,整体使用成本更低。

各大车企也在积极推进两种技术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混动乘用车销量达113.4万辆,同比增长79.2%;增程式电动车销量达27.6万辆,同比增长126.8%。两种技术路线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丰田、本田等日系厂商继续深耕混动技术,推出了更高效的第五代混动系统。比亚迪、长安等自主品牌则在混动和增程两条路线同时发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推出插电式混动(PHEV)车型,试图融合两种技术的优势。这类车型既拥有较长的纯电续航(通常在50-100公里),又具备混动系统的高效性。《中国汽车报》分析认为,未来PHEV将成为过渡阶段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

对于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朋友,我有几点建议:

明确自己的用车场景,特别是日常行驶里程和充电条件,再决定选择哪种技术路线。

试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混动和增程车的驾驶感受差异明显,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那一款。

计算总拥有成本(TCO),而不仅仅看购车价格。这包括燃油/电费支出、保险费用、维护成本等长期支出。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混动”和“增程”汽车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有驾

别被营销术语迷惑。一些厂商可能用"油电混合"等词语模糊技术界限,一定要问清楚具体的动力系统工作方式。

关注未来的残值表现。目前市场数据显示,混动车型的保值率普遍高于增程车,这也是总成本考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同时也面临更复杂的决策。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看清混动与增程的本质区别,避免购车后的懊悔。

对于混动和增程这两种技术,你有什么看法?你会选择哪一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用车经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