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和长安马自达这档子事儿,乍听上去就是份普普通通的合作备忘录,可细细咂摸,滋味就出来了。
宁德时代要给长安马自达供“一体化智能底盘”(也就是那啥“滑板底盘”),一块儿鼓捣电动车。
瞅瞅,马自达,过去死守内燃机的犟驴,现在也得“就范”电动化了。
想当年,马自达的转子引擎,那是多少车迷的心头朱砂痣。
现在呢?
朱砂痣也要被时代的车轮碾碎了?
这场景,怎一个唏嘘了得。
当然,马自达也并非孤例。
“油改电”成风,整个汽车圈都卯足了劲儿往电动化上靠,好像不吭一声新能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车企。
问题在于,这股子电动化的热乎劲儿,真是市场自发驱动的?
先聊聊宁德时代的“滑板底盘”。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把电池、电机、悬架这些零碎儿攒一块儿,集成到一个模块里,车企直接在上面“堆砌”,省掉大把研发费用和时间。
听着挺美,是吧?
可仔细一想,这会不会让将来的车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别具一格在哪儿?
差异化又在哪儿?
就像现在满街跑的智能机,遮住logo,你能分清几个?
再看看长安马自达。
它相中宁德时代的“滑板底盘”,肯定有自己的盘算。
自个儿搞研发,费时费力不说,搞不好还打水漂。
直接用现成的,赶紧推出电动车型,占个坑位,这才是正经。
可这会不会让长安马自达丢掉自己的看家本领?
往后,它还能掏出啥压箱底的东西来招徕顾客?
不少人会说,电动化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可大势就一定靠谱吗?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电动化当成“标准答案”时,有没有忽略对其他技术路线的探索?
氢能源、合成燃料,这些难道就没戏唱了?
而且,电动车真就环保了?
电池的生产、回收,这些环节造成的污秽,又有几个人在意?
光把尾气排放转移到发电厂,就能根治环境问题了?
我持保留意见。
我倒不是要反对电动化。
我只是觉得,咱们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为了“政治正确”而丢掉脑子。
电动车是好,但它不是唯一解。
说到底,这背后还牵扯到更深层次的产业格局问题。
宁德时代攥着电池的核心技术,就有了话语权。
其他车企,要么抱大腿,要么就出局。
这种“赢家通吃”的局面,真能让整个行业开枝散叶?
回到最初的话题,马自达的电动化转型,是鲤鱼跃龙门还是自废武功?
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代表了一种无可奈何,一种在时代洪流下的让步。
这种让步,往后还会发生在更多的车企身上。
搞不好,我们会迎来一个电动化的未来,但也会遗失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比如个性与选择。
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当,恐怕只有假以时日才能见分晓。
就像马自达的转子引擎,它或许不再适应未来的需求,但它代表了一种执着,一种对技术的锱铢必较。
这种执着,在电动化的浪潮中,还能存留几分呢?
但愿,不要荡然无存才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