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南县老菜农送自种菜籽到油坊榨32斤油,食用时察觉油发臭怀疑“掉包”

“用我自己种的菜籽到油坊现榨的油,为啥装桶食用的时候会发臭呢?”75岁老人实在想不明白。
“我去找相关部门反映,对方说首先要由第三方检测,数千元检测费还得我们自己承担。为这几十斤油,即便花这么大成本检测,还不一定能确定是谁的责任!”老人的儿子孙先生感叹。
孙先生坦言,自己之所以反映此事,是觉得食品安全无小事,希望职能部门能主动查明真相,让老百姓安心。
投诉:“父亲送94斤自种菜籽榨油,新油为啥发臭难闻?”
孙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他们家住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遇到的怪事让一家人很是困惑。
今年8月底,孙先生75岁的老父亲把自种的菜籽洗干净晒干,拉到镇上去榨油。油坊把菜籽称重94斤,油榨了4桶共32斤。
连云港灌南县老菜农送自种菜籽到油坊榨32斤油,食用时察觉油发臭怀疑“掉包”-有驾
位于镇上的油坊
过了10天,家人开始吃这些新鲜油时,发现有明显臭味,把油放在锅里面烧热的时候臭味更浓烈。
自己家多年来吃的都是自种的菜籽,榨出来的菜籽油有浓烈的菜籽味道,而这次的油没有菜籽独有的味道。让周边邻居察看、嗅闻,都说这个油臭得不得了,明显不正常。
连云港灌南县老菜农送自种菜籽到油坊榨32斤油,食用时察觉油发臭怀疑“掉包”-有驾
孙先生称,榨过的油发臭味,至今放在家里无法食用
听父亲说,他当时把菜籽给了油坊后,看到油榨出来装进桶,随后就拉回家了,中途也没有到其他地方去,更没有人接触过榨的油。孙先生由此怀疑,老父亲榨油的时候是不是被“掉包”了?
咨询:要检测“问题”油,需支付数千元检测费
孙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询问后,他把油和菜籽饼拿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工作人员察看、嗅闻后也认为油不对劲。
孙先生联系到上海一家鉴定机构,鉴定机构让把油的颜色拍给看一看。通过对比,鉴定机构告诉孙先生这油不对,认为有问题、暂时不能吃,表示如果详细鉴定的话,费用需要3000多元。
孙先生又在网上联系北京一家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看过图片也认为油不对,表示出具详细鉴定报告,需要6000元左右的费用。同时表示最好让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去做鉴定要好一点,代表官方,“公信力”更强一些。
疑惑:为啥同一个油坊,购买与现榨差别大?
孙先生称,为了更好的辨别油的真假,他还专门跑到三口镇,到他父亲榨油的油坊里购买几斤油。悄悄到机房里,看到榨油机有多个管道,怀疑老板在机械上做了文章,现榨的油通过管道流进老板的油桶,其他“问题油”通过管道装进顾客家里的油桶。
孙先生称,买回家的油,通过对比表象颜色,两者相差比较大。又通过放在锅里加热,从油坊里购买的菜籽油,有浓浓的新鲜菜籽的味道。而父亲用菜籽现榨的油,味道却是发臭比较难闻。孙先生还跑到其他邻居家询问过,其中另一位老人告诉他,以前曾经遇到过类似问题。
维权:检测需被投诉人同意,费用由投诉人支付
孙先生说实名举报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建议他与油坊协调解决此事。
孙先生说自己常年不在家,实名举报不是为自己换回几十斤油回来,而是通过此事让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这些来路不明的“问题油”进行一个彻底的查处,给留守老家的老人一个安全的食用油环境,他坚持举报不和解。
9月2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辖区市场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称,他们现场没有发现“问题油”。油坊老板承认孙先生父母到他家来榨过油,涉嫌“问题油”是装油容器污染,还是其他原因,他们还不清楚。对于检测问题,需要投诉人同意后检测结果才能算数,如果不同意检测结果只能是个参考,检查费用还要当事人支付。
老板:自己榨油没问题,问题或许出在容器上
孙先生提供的现场执法视频显示,10月8日下午,辖区市场监督局再次跟孙先生一行来到位于镇街道的涉事油坊。
连云港灌南县老菜农送自种菜籽到油坊榨32斤油,食用时察觉油发臭怀疑“掉包”-有驾
执法部门介入调查称,如果孙先生鉴定的话,费用自行承担
老板起初不承认是在他家榨的油,在孙先生提供了装菜籽的编制袋等实物后,对方没有再坚持。
10月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涉事的油坊老板,他介绍,孙先生的父母的确来到他们店里榨过油。该老板称,他开油坊十几年,不可能调换地沟油给老年人的。对于对方自种菜籽榨油为何发臭的问题,老板称可能装油的桶里有水,存放时间长加上高温导致变质发臭。如果孙先生提出对油进行检测,他同意由第三方机构检测。
对于油坊老板的回复,孙先生坚持认为,他们农村人年年榨油,不可能用带水的桶装油,这是基本常识,老人装油桶提前几天清洗后,晾晒干的,不可能存有水,还有一个桶是以前装过油的,直接拿去装的新榨油。
律师:建议市场监督部门进一步对油坊进行调查
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静认为:孙先生作为投诉方,有义务提供相关材料佐证其投诉举报的内容,故想要检测菜籽油变质而进行鉴定,由孙先生作为当事人先自行负责鉴定费用并无不妥。但对菜籽油进行检测的鉴定结果,却并不能直接达到孙先生的证明目的。
张晓静律师提醒,即鉴定时已是油坊完成菜籽加工后的消费使用环节,由于加工后油桶及菜籽油的储存均不由油坊一方负责,加之自加工至鉴定已经过多日,就算鉴定“油”确实坏了,也不能充分证明油坊加工环节的过错,还需要深入调查才行。
张晓静建议,鉴于生产和储存环节,孙先生可采取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的方式进行维权,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油坊进一步深入调查检查,对油质进行检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