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忽悠!车子后半箱油不耐烧,真不是车在‘坑’你
有朋友问喵哥,为什么每次加完油后,前半箱油耐烧,只要油表指针过了一半,就感觉油烧得特别快,没有前半箱油那么耐用。应该有不少朋友也有这样的感觉,后半箱油似乎格外用得快些,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自己的错觉,喵哥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验。
首先要知道仪表盘显示油表的原理。我们都是通过油表提示判断自己的车子何时需要去加油了,大多数的人指针到下端了或者出现加油提醒标志了就去加油了。而油表提醒,都是通过油箱里的油浮子连着一个传感器来传递油位的高低,当往油箱里加油时,漂浮在油面上的油浮子就会随着液面往上升,当加满后,仪表盘上的指针也达到设定的大显示值。这个大显示值跟油箱可加的佳油量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油箱都留有一定的空腔,比如你的油箱是加60升,油箱指示针就到了顶端,有不少人喜欢凑点整甚至刻意多加四五升油,再多加的这几升油,油表针也不会再往上走了,也就是说60升油跟65升油,它的油表指示针没有什么变化了,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后,把这多出来的5升油消耗完,指示针才开始慢慢往下降,所以油表的第一格油耐用。
第二点,其实大部分的油箱形状不是规规整整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大多数的都是不规则的形状,上半部分宽,下半部分窄,它的截面面积大点,燃油的容积自然更大一些。
第三点,跟我们的心理作用也有关系。才加完油的时候,都是满满的安全感,完全不用担心没油了不能开了这回事,当只剩不到一半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心里的安全感直线下降,会更多地去注意燃油表,就有种焦虑会被重点扩大的感觉,不想有这种担忧,都会提前把油加的满满的。
后一点也有不少人担心,经常亮灯了才去加油,对车有没有什么影响,会不会烧坏油泵?其实这一点也不太过担心,油泵利用吸入的汽油循环散热,还能吸到油就不用担心它散热的问题。一旦亮灯了,及时去把油加上就好。
每次加满油,开起来心情舒畅。可油表指针掉到一半时,心里就犯嘀咕:这后半箱油怎么像开了闸,哗哗往下掉?明明前半箱挺耐用的,后半箱却感觉没跑多远就快见底了。早点明白其中的道理,开车也能少点焦虑。
这种“后半箱油不耐烧”的感觉非常普遍。其实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物理设计,二是心理作用。先说物理原因。汽车油箱为了避开底盘零件,通常不是方方正正的。很多油箱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形状。油量传感器(可以想象成一个浮子)在油箱里。油满时,浮子在宽大的上半部,油位下降慢,油表指针显得“沉稳”。当油量低于一半,浮子进入狭窄的下半部,同样的油量消耗,油位高度变化会更大,油表指针自然“掉得快”。这就像漏斗倒水,上半截流得慢,下半截流得急。油表显示不是均匀的,给人后半箱油消耗更快的错觉,实际上油耗并没有变化。
心理因素也在推波助澜。加满油时心情放松,不太在意消耗。一旦油表过半,“油快没了”的念头就冒出来,开始频繁看油表,对指针每次下降都格外敏感,感觉油在飞速减少。这就像吃零食,前半袋吃得开心,后半袋总惦记着快没了,感觉吃得特别快。这种焦虑放大了油表显示的变化。
明白了原因,后悔没早懂了吧?几个小技巧帮你开车更安心。别光盯着油表,结合里程表判断更准,比如加满油清零小计里程,开到亮灯看实际跑了多远。尽量避免油箱见底才加油,长期油位过低可能影响油泵散热,建议剩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就考虑加油。定期检查轮胎气压和车辆保养,这些都能帮助维持良好油耗。
说到底,后半箱油“不耐烧”主要是油箱形状造成的显示误差和我们的心理焦虑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了真相,下次再遇到油表过半,就能更从容淡定。开车路上,知识就是力量,祝你油耗无忧,一路顺风!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加满一箱油之后,总感觉前半箱油特别耐烧,跑很远的路才掉一格油。而到了后半箱油,就特别不耐烧了,几十公里差不多就要掉一格油。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当油箱中的汽油变少了后,油耗会增大呢?导致汽油消耗特别快?当然不是,油耗的大小与油箱中汽油的多少基本上没有关系,多加满油时重量增大了,严格来说油耗会有所上升。当后半箱油重量减轻时,理论上油耗该降低一点才对。因此,后半箱油不耐烧,并不是油耗增大了,根本的原因是油箱形状导致的。
油箱其实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因为底盘上有很多零部件,为了避开这些零部件,油箱只能设计成一个不规则形状,有的后驱车有传动轴,油箱还能设计成左右两部分,中间向上凹,给传动轴留出位置来。通常来说,油箱的上半部分的体积要大于下半部分,可以理解为上宽下窄的样子。只有这种造型的油箱,就越能明显感觉到后半箱油不耐烧。所以并不是所有车都是这种情况,如果车辆结构简单,车辆后部零部件较少,油箱可以做的相对方正,这样后半箱油不耐烧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弱,不仔细观察可能感觉不到。
也有的油箱是上部左右高度不同,左侧要比右侧高一点,而汽油泵则安装在右侧。因此加满油后跑上几十公里,消耗的油其实是左侧高出的那一部分,油浮子依然在顶端,油表显示也依然是满的,没有下降。有的车特别明显,在高速上,有时跑接近100公里了,油表还没有下降。也就是说,第一格油耐烧。这就是由于油箱上部左右高度不同导致的。
油表显示的不是剩余油量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规则形状就能导致耐烧程度不同呢?这就要说起油表的工作原理,它并不是显示的汽油体积,而是显示的汽油液面高度。汽油泵上安装了一个油浮子,这个浮子是浮在液面之上的,浮子下端连接着一个滑动电阻器。当随着液面下降,浮子下降,电阻器的阻值发生变化,经过换算,就知道了现在液面的高度,通过指针显示出来。所以说,油表显示的是液面高度。而如果油箱形状是上宽下窄,那么相同的液面高度,上部汽油的体积一定要更多,当然也就显得更耐烧。下部汽油的体积少,也就不耐烧,并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越是快要没油了,越感觉不耐烧。
还有第二方面原因,加油的时候跳枪了,但是为了凑整而多加了一些汽油,这是很多人经常做的事情。比如加了195.68元,有零有整的看着不舒服,那就再加一点凑200整吧,看着更顺眼。由于油浮子本来就是到顶了,油表显示满了,再多加上一点,指针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显示满的状态。那么多加了的这些油就会被算到前半箱油中,更加增大了前半箱油的数量,显得耐烧。
此外,心理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油箱满的时候,驾驶员不太会关注油量信息,敞开了跑。而到了后期,油表到了一半以下,驾驶员对油量信息的关注度就会提高,越是快要没油了,越是频繁看油表。由于关注度增大,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焦虑情绪,并且这种情绪随着油表逐渐下降而被放大。也会让人觉得后半箱油明显不耐烧,于是就怀疑油耗增加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