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续航大比拼1600公里长跑上线,大电池时代真的来了?

开头直接甩出一个问题现在的增程车到底还有什么底线?像生活里总有人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不光有“别人家的车”,还有“别人家的变态续航”。去年我们还在惊叹某些厂商的450公里续航,回过头发现人家的综合续航已经飙到1600公里了。这是去环游地球的节奏吗?这阵势,不禁让插混车的拥趸们抱头感慨要不要再等一等,并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新能源车续航大比拼1600公里长跑上线,大电池时代真的来了?-有驾

先说这几款车的玩法,理想L9、理想28的优惠降价,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清库存的信息。大佬们心里门儿清,明年准备上“大电池”,旧款当然要赶紧处理掉。事实是,如今的增程车不光越卖越多,还越改越狠。比如小鹏X9,直接给你来个东安1.5T发动机,还搭了一块63.3度的大电池,续航乱入16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从北京一路开到三亚,哪怕是用边上的油箱都能飘到海南岛的最南端!这还是车吗?分明是长途大巴!

当然,小鹏不可能一家独大,零跑D19也不甘示弱,直接武装到了牙齿——配上80度电池和40升油箱,综合续航妥妥的1300公里。一看这操作,智己LS6也坐不住——它们家的66度电池堪称小清新,比不过就得慌了。于是,我们仿佛看到了车企的续航军备竞赛你出50度电池,我带60度;你上80度,我干脆卷到100度。当这种电池能干100度的时候,别怀疑,这基本不是在拿车跑,而是在挑战人类体力极限。你说,最后收拾残局的消费者,每天都得和续航数据打交道,这味儿像不像股市里研究K线的咱们中年人?

新能源车续航大比拼1600公里长跑上线,大电池时代真的来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增程车这种设计越来越火?其实大电池+小油箱正是对消费者心理的一种精准把握。很多车主选择增程车根本不是奔着油箱去的,而是图它一份踏实,“我基本当纯电车用,但有了油箱,有种兜里揣着粮、腿上绑着钱的安全感。”这种模式简单粗暴,车企嗅到市场需求,迅速改变思路油箱让一让,大电池必须安排上!

然而这场竞争表面看热闹,每台车都在搞续航上限的突破,但实际上却摆了插混车型一道。插混车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左拥右抱”,既有纯电车的环保经济,又兼顾燃油车的灵活便利。可这场增程车的电池战争,直接让插混车陷入了“我是谁?我在哪?我现在干啥呢”的身份危机。换句话说,有了增程车,你买插混车图啥呢?难道就为了插混车那几公里比增程车多一丢丢的纯电续航?

这场混战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明年市场变局已经可以预见,特别是那些即将搭载鸿蒙智行的增程电动MPV,军备竞赛只会愈发卷到难以收场。当然,厂商这边是乐得其所,最后吃瓜群众就两个字期待!毕竟终端消费者最想要的还是技术让利,性能增强的同时价格别太离谱。油箱小一点不怕,电池大一点才实用。大电池意味着长续航,意味着城市通勤无压力,也意味着我们中年人的“晚归电量焦虑”可以少一些。

说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从去年的450公里续航到现在的近1600公里,新能源的这场续航竞赛还能跑多久?是不是再过几年,我们连加油站都懒得去,只需要定期去充电站喝杯咖啡?还是说,这一波大电池的狂潮背后,车企又藏着什么新的牌没打出来?你愿意等一等,还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下单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