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刷刷新闻,真觉得这世界比电影剧本还魔幻。就说俄罗斯那个汽车市场,这两年的故事,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也就两三年前吧,你要是站莫斯科街头,看到的车基本就是德系、日系、法系那几个老面孔在开会。可2022年那事儿一出,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个炸弹,整个局面全变了。西方的制裁一波接一波,车企是最先感受到水温变化的。就拿雷诺来说,那可是在当地深耕多年的老玩家了,结果一夜之间,把一个年产十几万辆车的现代化工厂,用1卢布给卖了。对,你没听错,1卢布,现在买个棒棒糖都不够的钱,就把那么大的家当拱手让人了。然后是日产、大众、奔驰……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以前挤破头都想进的市场,现在逃都来不及。留下的工厂设备,也都是用“1欧元”这种象征性的价格甩卖,亏损动辄几十亿欧元、几亿美元地往水里扔。那感觉,就像一帮人辛辛苦苦盖了栋精装别墅,刚弄好,就把钥匙往地上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
人走了,房子空着,总得有人住吧?
这边人刚走,那边中国车企的脚印就踩上来了,几乎是无缝衔接。当然,这得分两种情况。像长城这种,算是布局早,冲突前几年就在图拉州自己建了厂,是正经的“本地户口”。但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拿着这些烫手的“别墅钥匙”,转头就找到了新房客。这事儿也合情合理,西方不玩了,这么大的市场空白总得有人填。于是,那些刚刚熄火的生产线,很快又响起了机器的轰鸣。
原来雷诺的工厂,现在挂上了苏联老牌子“莫斯科人”的标志,但底下跑出来的车,懂行的一眼就看出是江淮的技术。圣彼得堡那座原先日产的工厂,现在下线一款叫Xcite的SUV,说白了就是换了壳的奇瑞瑞虎。最绝的是,连奔驰留下的高端生产线,也开始组装奇瑞旗下的星途。你琢磨一下那个画面:德国人设计的厂房,跑着奔驰留下的生产线,结果下线的车,是中国牌子,最后卖给俄罗斯人。这场景,说它是魔幻现实主义都觉得有点保守了。
结果就是,短短两年,俄罗斯车市的版图被彻底重画了。以前加起来份额不到10%的中国品牌,如今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高峰时单月销量甚至冲到60%。现在你去俄罗斯买新车,销售拿出来的推荐单,除了本土的“拉达”,剩下的十有八九是哈弗、吉利、奇瑞。西方品牌?早就成了历史名词,只能在二手车市场里偶尔怀念一下了。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就在这儿。西方本来是想一记重拳把对方的工业命脉给打趴下,结果呢?这一拳抡出去,没打着别人,反倒把自己辛辛苦苦搭的台子给拆了,然后还得眼睁睁看着最大的竞争对手,被人家客客气气地请上台唱主角。这不光是清空了赛道,简直是连水和毛巾都给递到手边了。
不过,这戏还没完。俄罗斯自己也不傻,不想把汽车工业的命脉完全交到别人手里。最近,他们也开始筑自己的墙了,提高关税和回收费,摆明了要扶持本土生产。棋局又有了新变化,比如奇瑞就宣布要逐步退出整车出口,转而在中亚建厂,官方说法是为了遵守出口管制和规避风险,实际上也是在这盘复杂的棋上,落下了新的一子。
但不管怎么变,有件事是板上钉钉了:西方车企想再杀回来,恐怕比登天还难。市场格局已经定了,消费者的习惯被重新培养了,经销商网络也早就换了一遍血。他们当初那个看似决绝的政治表态,从商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代价高到无法估量的误判。本来想导演一出绞杀大戏,结果愣是演成了一出给对手做嫁衣的荒诞喜剧。这结局,估计当初写剧本的人自己都得看傻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