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尽失无序人生堪忧

最近,蔚来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虽然行业里早就知道造车新势力“烧钱”是常态,但这次的数字还是让很多人皱了眉头——季度亏损超过了55亿元人民币,全年累计亏损可能接近2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亏6000万,还不带停的。这听上去像个无底洞,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蔚来是不是快扛不住了?

而且,不只是蔚来。小鹏、理想这些近年来风头很猛的造车新势力,几乎全都在亏损的泥潭里打滚。只是亏得多和亏得少的问题。再翻翻财报,毛利率、营收、销量这些核心指标其实也都僵硬得很,和消费者热议的“国产电动车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蔚来,曾经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里的“高端担当”,现在的表现却让不少人怀疑,这些企业是不是走得太快,已经在透支未来了?

但稍微冷静一下,我们需要先把这些数字掰开揉碎看看。亏损这么吓人,真的是要完蛋了吗?还是说,这背后其实另有原因?

先看销量。蔚来的2023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5.5万辆车。乍一看,这个数字不算少,但放在整个行业里,它的市场份额依然很有限。尤其是对比比亚迪这种“卷王”,一个季度卖近70万辆车,蔚来的体量就显得单薄了不少。但销量少归销量少,蔚来的营收表现其实并不差,单车均价超过了30万元。也就是说,蔚来卖的不是“跑量”的车,而是“高端”定位的车。这和你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几万块纯电动车,完全是两个市场。

不过,问题也就出在这个“高端”上。蔚来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但高端市场天花板本就低,加上国内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的接受程度还在爬坡,销量自然不会爆发性增长。理性一点看,蔚来的销量表现并不算太糟,但确实离“量产高端化”的目标还有距离。

再看毛利率,这可能是蔚来被讨论最多的点之一。最近几个季度,蔚来的毛利率徘徊在个位数,甚至一度跌到过负值,这在行业里确实罕见。要知道,传统燃油车企的毛利率往往能稳定在15%-20%,即使是比亚迪这种价格段跨度大的品牌,毛利率也能保持在15%左右。而蔚来这么一个主打高端的品牌,却在毛利率上拉了胯,难怪消费者觉得它“很悬”。

不过,这个数据背后有很多结构性原因。比如研发成本,蔚来长期保持着高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2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这相当于蔚来每卖10辆车,就有两辆车的利润直接砸进了研发里。而且,蔚来的换电站建设也消耗了大量资金,截至目前,蔚来已经建成了2000多个换电站,这些都是前期投入极高、短期内很难看到效益的“重资产”。简单来说,毛利率低更多是因为钱被“花在了刀刃上”,而不是单纯的经营能力不足。

规矩尽失无序人生堪忧-有驾

再拉同行对比一下。新势力里,理想的毛利率数据最好看,小鹏稍逊一筹,但它们的打法和蔚来不一样。理想主攻家庭市场,车型定价中等偏上,但成本控制得当,利润率自然就好看。小鹏则走“科技智能化”路线,在软件研发上压了重注,毛利率也相对稳定。而传统车企和外资品牌,虽然账面上的利润率更健康,但它们大多是在“吃老本”,大量研发资金依然集中在燃油车上,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还没形成规模。

那么,蔚来是在“乱花钱”吗?其实也不是。换电模式是蔚来的核心差异化之一,虽然前期投入高,但如果未来行业趋势转向换电,蔚来的优势会非常明显。高研发投入也是蔚来押注未来的表现,尤其是在智能化、电池技术这些领域,它希望通过技术领先来保持品牌竞争力。而这些,都是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却可能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再说亏损,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蔚来的账面亏损看着吓人,但它的现金储备依然充足,短期内不会有现金流危机。而且,如果我们把亏损放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背景下,会发现这其实是“普遍现象”。连特斯拉这样的行业领军者,早期也是靠着巨额亏损一路爬过来的。新势力们现在的亏损,本质上是对未来市场的一场“豪赌”。只不过,这场赌局的门票太贵,只有少数企业能熬到最后。

所以,蔚来的亏损看着很吓人,但并不意味着它做错了什么。相反,很多动作其实是有章法的。它的问题更多在于,如何在“烧钱”和“活下去”之间找到平衡。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应该是蔚来的技术研发能不能拉开差距,换电模式能不能跑通,以及它的市场份额能不能稳定扩大。

最后一句话总结:蔚来的路确实不好走,但并不意味着它走不通。汽车行业从来都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游戏,新势力们的亏损只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我们要紧盯的,不是短期的亏损有多大,而是它们下一步要怎么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