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变革,也带来了诸多新趋势。从外观设计到人机交互,新能源车型力求突破传统,形成自身辨识度。在这股创新浪潮中,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兼顾美学与风阻控制。然而,这类设计也引发了广泛的安全讨论——特别是在突发事故中无法及时开门的风险,使人们对其实际应用产生质疑。对此,国家监管层已开始推进相关规范,而在安全问题未被广泛重视之前,领克Z20便已通过一系列前瞻设计给出解决方案,体现了品牌对用户安全的重视与深度理解。
门把手设计的权衡艺术:既要颜值,也要安全
随着工信部于5月8日发布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公开征求意见,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领克Z20在此议题中的表现颇具代表性,其采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不仅在视觉上延续了新能源车一体化、简洁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其在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到了有效兼顾。
该门把手支持电子按压与传统机械操作双通道开启方式,保证在电气系统失效时仍可正常开启车门。这一双重冗余机制,显著提升了整车在极端工况下的应对能力。不仅如此,该设计无需用户花费额外时间去适应复杂的使用方式,对老年人及初次接触新能源车的用户也极为友好。此外,在发生碰撞后,系统会自动解锁车门,便于乘员自救或外部施救,即使整车断电,手动开启机制仍可发挥作用,确保关键时刻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材料应用与结构设计:构筑坚不可摧的保护层
除了易被察觉的外部设计,领克Z20在车体结构方面同样展示了对被动安全的极致追求。其基于SEA架构平台打造,整车高强度钢及铝合金占比高达81.62%。车门采用热成型防撞梁,强度达2000MPa,配合37878N·m/deg的整车扭转刚度以及7.6吨的车顶抗压性能,使整车具备“坦克级”的防护能力。
在车内,领克Z20配备了7个安全气囊,涵盖53L远端双腔气囊及副驾怀抱式气囊,全面提升乘员在碰撞中的生存空间。前后副车架采用全框式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抗撞性能,也增强了车辆的动态响应能力,为驾驶带来更直接的安全感。
电池系统立体防护:从源头规避安全风险
新能源车的核心之一在于电池,安全防护的严密性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可靠性。领克Z20搭载的金砖电池以“8重防护”为基础架构,分别在防护、防隔热、缓冲吸能、气体排放、断电、预警、散热及云端监控等方面构建系统性保障,对每一颗电芯进行全面保护。
该电池系统通过超100项测试项目,满足欧洲与美国认证标准,并率先通过了行业超压针刺、外部明火烧灼和6项高压复杂工况测试。同时,其所配备的PSS熔断器,能在2毫秒内完成断电操作,确保紧急状况下电路中断,阻断高压风险,最大限度提升整车用电安全。
在追求智能与科技感的同时,真正值得信赖的新能源汽车应将安全贯穿于每一处细节。领克Z20从结构强度、能源系统到交互设计,全方位回应用户对安全的本能需求。这不仅是对规范预期的超前布局,更是对出行场景风险的主动洞察。与其将安全视为被动选项,不如将其视为品牌信仰的一部分——这正是领克Z20所呈现出的价值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