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面简直是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谁能想到,曾经卖疯了的特斯拉Model Y,10月份的销量榜单上竟然直接滑到了第15名,月销量堪堪够到19488辆。这数字放在其他新势力头上,或许还能说句不错了,但挂在Model Y这三个字旁边,说一句不及格都觉得心口窝发堵,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的7月份,它还稳稳坐在亚军的位子上呢。
你看,这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全校第一的学霸,突然有一天考了个倒数,哪怕基础摆在那里,但这种断崖式的下跌,让人立刻就想刨根问底:它到底是被谁拽下来的,还是自己主动选择了退场?其实往深了看,它背后是国内新能源市场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卷,真不是闹着玩儿的,尤其是你拉高到25万以上这个价位段,还不给上800V快充平台,配置又做得那么吝啬,消费者又不傻。
这个节骨眼上,像极氪7X、智己LS6、理想L6这些竞争者,一个个像商量好了似的,起售价都卡得比Model Y低上一截,提供的配置反而堆得实实在在,特别是面对那些追求性价比的家庭用户,谁不心动?特别是最近那个风头正劲的小米YU7,直接就冲上了榜单第四,月销33662辆,那个数字直愣愣地贴在Model Y前面,好像是带着雷总要打败Model Y的宣言跑出来的,连Model 3也被小米SU7超了过去,简直是硬生生地打脸,你说这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不是像吃了一颗生涩的柠檬,那股子酸味儿直接蔓延到心头了?
想想看,Model Y在国内市场一直是当打之年的中坚力量,凭借的就是它那一套优秀的电池管理和动力系统,简单粗暴的风格也俘获了不少粉丝。可是,新能源车终究是个不断进化的活物,不像那些传统的老头乐,说到底,中国市场的节奏变化,比硅谷的工程进度快得不是一点半点。当它还在为821公里的长续航版沾沾自喜时,市场的聚光灯早就悄悄转向了800V平台和豪华智驾这些更具体验感的东西去了。这波调整,来得太慢了。
有意思的是,这边新能源车的王位换了又换,另一边的老家伙们却表现得无比坚挺。10月份的销量前十名里,燃油车居然占了四席,像是日产轩逸、吉利博越L、大众速腾、丰田RAV4荣放,这些名字一摆出来,你就知道它们的底子有多厚实,它们不像新能源市场那样天天搞创新、颠覆,就靠着那股子经久不衰的可靠性,一个月三万、两万的往上跑,特别是轩逸,月销33903辆,简直是定海神针。
尤其是吉利博越L,作为唯一一个挤进前十的国产燃油SUV,月销32941辆,更让人想竖个大拇指。它的起售价还不到十万,在这个价格能给到紧凑型SUV里越级的配置和体验,你说谁能不买账?更逗的是,你开着一款燃油车,体验上竟然能做出新能源车的科技感和精致度,这操作,怎么看都有点儿降维打击的意思,像是对所有内卷者一个充满善意的提醒:有些路子,慢点走可能更稳当。
之前被很多人追捧的插混和增程,这10月份看起来也没那么香了,榜单上只有比亚迪秦PLUS DM还吊着一口气,要知道大家过去焦虑的是纯电车的里程,可现在这股焦虑竟然反噬到了混动车型身上。现在大家又开始嫌弃插混/增程的馈电性能或者综合油耗。结果呢,市场又兜兜转转回到了纯电这边,特别是那些几万块钱的小车成了新宠。
说起这个,五菱宏光MINI EV真是个狠角色,销量直接四连涨,10月破了六万,这个成绩用吓人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还有长安糯玉米、奔腾小马,月销量也都是万把辆的水平,这就像是汽车消费里的返璞归真,城市代步,六万块钱能解决一周一充的续航焦虑(四百多公里),何必去折腾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的大件?它们不追求什么花哨的技术和高深的智能,要的就是一个简单好用、停哪儿都方便。这批小车的崛起,恰恰是对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某种浮躁风气的一个反向讽刺,大家嘴上喊着科技和未来,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选择了接地气。
这一轮的市场大洗牌,其实早就悄悄埋下了伏笔。以前特斯拉一家独大,靠的是先发优势和品牌光环,那是独一份儿的;现在国产力量群体围攻,每个车企都盯着那几块消费者的钱包,技术栈铺得越来越密,什么800V、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一个个都成了标配门槛。Model Y这次销量被挤下去,表面上是几款车型的成功突围,深层次看,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彻底从野蛮生长转入了精耕细作阶段。你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特斯拉手上的那张长续航牌,821公里的达成率确实不赖,可问题是,长续航焦虑解决之后,消费者会马上开始焦虑配置、焦虑性价比,甚至是焦虑那个朴素得不像样儿的内饰。说到底,这是新时代的囚徒困境:你的进步很快,但竞争对手跑得更快,而中间坐着等看戏的消费者,只会越来越挑剔。
这场十月的排位赛,不光是一串串数字,它更像是一张关于未来汽车市场变局的草稿纸。你看,高性价比的代步纯电车在抢走低端份额,技术堆料和性价比极高的国产中高端车在抢走Model Y的份额,而老牌燃油车凭着底盘、可靠性和降价,又牢牢守着它自己的领地。那25万以上的战场,血腥味儿只会越来越浓,技术和配置必须给足,消费者才能买账。那些嘴上喊着要挑战Model Y的选手们,已经不只是说说而已了,而是拿着实实在在的交付数据,逼着昔日的神话必须做出更彻底的改变。你说,特斯拉这次的下跌,到底是技术路径的选择失误,还是面对这片内卷红海时,一种不情愿的姿态调整呢?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