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波涛汹涌中,大众集团这艘曾经的巨轮,正遭遇着猛烈的风暴。
贵为全球第二大车企,大众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窒息的财报,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暴跌超40%。
大众引以为傲的德系神话,正在被时代的洪流冲得支离破碎。而这一切的背后,大众在中国市场“失宠”,无疑是关键因素。
1. 大众净利润大跌40%
时代巨变来临之际,哪怕拥有近百年悠久历史的大众集团,也无可阻挡。
当大众集团交出了一份净利暴跌的财报成绩单时,我们知道传统巨头的转型阵痛已无处可藏。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5亿欧元,同比微涨2.8%。
但其营业利润却只有29亿欧元,同比骤降37%,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腰斩至3.7%。更有甚者,其净利利润暴跌40.6%至21.8亿欧元。
利润暴跌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
第一,新能源汽车转型阵痛。作为旗下的软件子公司,CARIAD被视为大众集团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今年一季度,CARIAD重组费用、并购支出及重组措施相关现金流出,高达12亿欧元。
第二,为应对欧洲碳排放法规计提6亿欧元准备金,直接侵蚀了一季度利润。
第三,美国对墨西哥工厂加征关税等,这些地缘政策冲击,也加剧了大众利润下滑。
2. 全球第二大车企溃败
成立于1937年的大众集团,是欧洲最大汽车公司,旗下拥有奥迪、大众、保时捷、宾利、布加迪、兰博基尼等十多个汽车品牌。
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众集团销量曾经雄霸全球。
不过2020年,大众销量被丰田超越,在全球的排名滑落至第二名,不仅至今未能翻身,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
其利润的下滑,并非从今年开始的。事实上,2024年大众集团就深陷转型、裁员等泥潭。
2024年,大众集团销量总计900万辆,同比下滑2%;
营业利润为191亿欧元,较2023年下降15%,且营业利润率失守,从2023年的8%下降至5.9%;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全年为124亿欧元,比上年减少了30%。
巨压之下,大众宣布裁员超过3.5万人,未来4年工资不再上涨,同时大幅削减产能,甚至放弃承诺违背组训,关闭三座德国境内的工厂,这在大众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大众集团的溃败,由此可见一斑。
3. 大众在中国逐渐失宠
大众困境根的根源,是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布局,从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进发。
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失宠”,就是其困境的最好写照。早在2009年,中国就成为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19年,大众在华爆卖423万辆,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约为40%。彼时中国市场一年就能给大众贡献44亿欧元的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净利总额的30%。
可是好景不长,从2020年开始,大众在华销量就跌跌不休。
至2024年龙年,大众在华跌破300万辆,只售出292.81万辆,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跌至30%出头;
同比下滑9.5%,是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几乎回到上一个龙年——2012年的水平。去年大众大众汽车CEO坦言:“我们再也收不到来自中国的支票了。”
今年一季度,大众在华售出64.41万辆,同比减少7.1%。大众在华市场份额持续萎缩,都被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夺走了。
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以其高性价比和不断创新的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相比之下,大众等西方传统燃油车巨头,其新能源车的表现则黯淡失色。
当中国消费者转身拥抱国产新能源车,大众们的困境便随之而来。大众的困境不仅是其自身的危机,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更迭的缩影。
若不能全面拥抱新能源汽车并完成基因重构,大众等传统车企或将如诺基亚般,沦为时代浪潮中的一块礁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