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女士在2022年花费8万多元购买了一辆宝骏KiWi电车,当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三电终生质保”,并声称车辆满电续航可达300公里。然而,不到3年时间,车辆电池包就出现了严重衰减,续航里程不足100公里,甚至无法完成一次往返老家的行程。
谢女士找到4S店,希望更换整块电池。然而,4S店却表示只能进行电池维修,并称当初的“三电终生质保”承诺并不存在。谢女士提供的保养手册显示,电池容量衰减限值为三包期内不超过15%,包修期内不超过30%。谢女士认为,自己购买的车辆已经使用了近一半的包修期,过保后电池维修费用将由自己承担,这显然不合理。
案例引发思考: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问题不容忽视
谢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由于电池技术限制,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导致续航里程缩短。而电池更换成本高昂,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消费者购车需谨慎,关注电池衰减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应仔细阅读购车合同,了解电池质保政策,并询问销售人员关于电池衰减的具体情况。同时,消费者也应关注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选择性能稳定的车型。
车企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电池寿命
面对电池衰减问题,车企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电池寿命和稳定性。同时,车企也应完善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电池更换和维修服务。
政策支持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电池性能。同时,也应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消费者、车企、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