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儿接地气的!

最近,理想的李想和蔚来的李斌,这两位在汽车圈呼风唤雨的人物,竟然隔空较上劲了,比谁的日子过得更“紧巴”!

一个说自己锱铢必较,一个说自己用度有节,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莫非是电动车市场遇冷?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还是说,大佬们也要放下身段,走亲民路线了?

先说说李想,这位老兄近来因为理想汽车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措施成了话题人物。

新车发布会场地选在自家草坪,理由嘛?

省银子呗!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李想自己都坦言,在自家“后院”办活动,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既省钱又高效!

这话一出,简直把“精打细算”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再看李斌,蔚来的领头人也不甘示弱,直播里侃侃而谈自己有多么注重节约。

办公室面积逼仄,还得与他人共用!

出差想享受头等舱?

没门,自掏腰包!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这架势,是要将“勤俭节约”进行到底。

这两位,一位年薪逾六亿,身家三百多亿;另一位身家也逼近百亿,竟然都在诉苦喊穷,这究竟是哪一出?

莫非是事先商量好的戏码?

依我看来,此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明面上,这俩大佬是在“比省”,实则,背后隐藏着更深远的商业考量与生存智慧。

先来剖析李想的节约策略。

这位老兄并非一味吝啬,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关键之处。

试想一下,一场新车发布会,场地租金、舞台搭建、灯光音响、媒体接待……林林总总加起来,少说也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这笔开销对于财力雄厚的传统车企而言,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尚在爬坡阶段的新势力车企而言,却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支出。

理想汽车虽在2023年率先实现盈利,进账117亿,但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市场,能省则省,将每一分钱都用于提升产品实力与用户体验,方为上策。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更何况,李想的“节约型”发布会,也玩出了新意。

小米的发布会,动辄数万人参与,场面恢弘,气势夺人。

而理想的发布会,选址自家草坪,是否更显平易近人?

更具亲和力?

这好比什么?

好比你宴请宾客,选择高档餐厅,固然有面子,却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

而在自家院落举办烧烤派对,纵然环境简朴,大家围坐一处,谈笑风生,反而更觉自在。

因此,李想的“省”,实则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的手段。

他要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理想汽车不玩虚的,只讲实在的,将产品的价值与优势阐述清楚便已足够。

当然,或许有人会质疑,理想汽车的营销费用率仅为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是否过于节省?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但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理想汽车的精明之处。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愈发理性,愈发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

与其斥巨资进行宣传推广,不如将资金投入到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之上,以口碑赢得市场。

再来谈谈李斌的节俭宣言。

蔚来汽车早期的发布会,可谓极尽奢华。

包机、专列、入住星级酒店……简直将用户奉为座上宾。

然而,这种“烧钱”模式,又能维系多久?

蔚来汽车至今累计亏损已近1300亿,面对投资人的压力,李斌也不得不开始反思,是否应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所以,李斌的节俭,更多是出于形势所迫。

他需要向投资人表明,蔚来汽车已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力争早日扭亏为盈。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当然,李斌的节俭,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质疑,蔚来汽车一边巨额亏损,一边却采购高价座椅与洗护用品,是否显得有些讽刺?

但我认为,这些仅为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蔚来汽车在用户服务方面确实投入巨大,而这些投入,也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用户忠诚度。

况且,李斌也曾表示,蔚来汽车的出差标准,从普通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均一视同仁,公司仅报销经济舱费用。

这表明,蔚来汽车在降本增效方面,确实下了决心。

那么,李想与李斌的“比省”,究竟揭示了什么?

我认为,这预示着电动汽车行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往昔,各家车企竞相角逐融资额、规模扩张、发展速度,而今,则需比拼盈利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

李想与李斌的“比省”,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流。

李想李斌比拼“抠门”?背后竟藏着亿万级商业秘密-有驾

他们以身作则地告诫世人,即便身家百亿,亦需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之上。

当然,我们不能将“省”与“抠”简单地等同。

真正的节约,并非一味地削减开支,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将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正如理想汽车,尽管发布会场地选在自家草坪,其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却毫不吝啬。

2024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22.3亿,这才是真正的节约之道。

而蔚来汽车,虽然早期在用户服务方面投入颇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例如换电服务、电池租赁等。

因此,李想与李斌的“比省”,并非一场简单的作秀,而是一场关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反思。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对于李想与李斌的“比省”,各位有何高见?

你认为他们是真节约,还是在进行营销?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颇具玩味的是,特斯拉的马斯克,似乎从未公开“哭穷”,而是直接以产品演示取代冗长的PPT讲解,简洁明了,效果斐然。

这说明,在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上,策略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身的那一种。

归根结底,无论采取何种手段,能够助力企业生存壮大,便是明智之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