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飞凡汽车的命运如同其名——既承载着“向上飞跃”的渴望,也历经了“非凡之路”的坎坷。三次更名、销量起伏、战略调整……这家上汽集团旗下的品牌一度陷入沉寂。然而,随着与华为合作的“尚界”项目浮出水面,飞凡汽车正迎来改写命运的关键转折。
从“更名史”看飞凡的探索与困境
飞凡汽车的起点可追溯至2018年的荣威Marvel X,彼时上汽试图以高端纯电SUV冲击市场,却因续航争议和品牌认知不足折戟。2020年,上汽将R品牌独立运营,推出MARVEL R和ER6两款车型,但销量始终低迷。2021年,R品牌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以独立公司姿态再战市场,并推出旗舰车型R7和F7,主打20万-30万元中高端市场。
尽管R7和F7凭借中大型车身、长续航(如R7的CLTC续航最高达642公里)和豪华配置(如三联屏座舱、巴赫座椅系统)赢得“性价比之王”称号,但品牌频繁更名导致用户认知混乱,加上换电站建设滞后、续航虚标维权事件,销量始终未达预期。2024年,飞凡汽车全年销量仅7104辆,同比骤降67%,最终回归上汽乘用车体系,与荣威整合渠道资源。
华为赋能:技术破局的“关键一跃”
2025年,飞凡汽车的转机悄然到来。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宣布,首款车型将基于飞凡RC7开发,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方案^用户提供。这一合作直指飞凡的短板——智能化。此前,飞凡R7虽配备激光雷达和全融合算法,但智驾体验与头部新势力存在差距,而华为的ADS 2.0系统和鸿蒙座舱有望补足技术缺口,提升产品竞争力。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华为的加持或将重塑飞凡的品牌形象。借助华为在智能生态、渠道和用户基础的优势,飞凡可跳出“上汽子品牌”的固有认知,以“科技跨界者”身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飞凡与荣威的渠道整合已初见成效,35家荣威门店与12家飞凡门店合并运营,2025年底计划拓展至100家,为市场渗透奠定基础。
未来可期:协同战略下的“三重机遇”
1. 产品力+智能化双引擎
飞凡R7和F7的底盘调校、续航表现已获认可,若结合华为智驾系统,可形成“硬件扎实+软件领先”的组合拳。参考问界M7的逆袭路径,技术赋能有望成为销量爆发的催化剂^用户提供。
2. 换电模式的重塑
飞凡曾因换电站建设滞后遭诟病(2024年仅建成26座,远未达目标),但上汽集团正加速布局综合能源服务,计划2025年投建3000座站点。若整合华为的能源解决方案,换电模式或焕发新生,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
3. 集团资源的“护航”
背靠上汽的研发与供应链体系,飞凡可降低成本、提升品控;而与荣威的协同(如共享插混技术平台),则能拓宽产品线,覆盖更多用户需求。
蛰伏后的“非凡”逆袭?
飞凡汽车的历程,是中国车企高端化探索的缩影——既有传统巨头的厚重积累,也面临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的挑战。如今,华为的入局为其注入了“破局”的基因,而上汽的体系力则提供了“托底”的保障。若能在智能化赛道快速落地技术、重塑用户信任,飞凡汽车或将在“尚界”的助力下,真正实现“改名”到“改命”的跨越。
全部评论 (0)